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分别给予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和HHFNC治疗。观察2组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结果通气治疗48h后,观察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损伤(0.00%)、通气致腹胀率(7.84%)明显低于对照组(19.61%、25.49%)(P<0.05)。结论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治疗有助于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气指标,提高通气功能,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腺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RIP3与胰腺细胞坏死的关系。方法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模型,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RIP3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胰腺组织结构清晰,细胞形态正常,无出血坏死。研究组小鼠6 h呈现水肿胰腺炎改变;12、24 h胰腺小叶结构紊乱,明显充血,腺泡细胞坏死,坏死区周围炎细胞侵润。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RIP3胰腺组织阴性表达;研究组RIP3表达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12、24 h研究组RIP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示3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24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P3蛋白可能在胰腺细胞坏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肠黏膜上皮Occludin蛋白的表达,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变。方法 建立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电镜下观察肠上皮超微结构,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肠上皮Occlud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电镜下肠上皮超微结构未见异常;实验组3h无明显变化,其他时点可见肠上皮微绒毛稀疏、排列不整齐,部分断裂、脱落;细胞器受损,核内异染色质浓缩且边集,细胞连接增宽,24h时改变最明显。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均匀一致地分布于肠上皮细胞连接处的顶端;实验组分布不均,occludin表达随时间推移表达逐渐降低,24小时达最低。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3448±0.0028,0.3431±0.0020,0.3423±0.0019,0.3394±0.0015,0.3095±0.0027,3h时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6h、12h、24h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小鼠早期即有肠粘膜屏障损伤,肠上皮细胞间连接增宽,其可能机制与肠上皮occludin蛋白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