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柳州市市级医院Bentall手术治疗的经验,探讨影响市级医院Bentall手术早期疗效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14-12柳州市市级医院行Bentall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死亡6例(21.43%),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呼吸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慢性心力衰竭1例。呼吸功能不全及肺部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高。出院22例患者均获随访,1例术后2个月大面积脑梗死,1例于手术后6年患肺癌死亡,其余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柳州市市级医院开展Bentall手术总体效果满意,手术后早期病死率及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偏高与收治病种以急性主动脉夹层为主有一定关系,提高手术操作水平,缩短体外循环尤其是主动脉阻断时间,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提高市级医院Bentall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合性肋骨骨折迟发性血胸的发生原因、诊治方法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42例闭合性肋骨骨折迟发性血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42例患者入院时胸片或胸部CT检查无血胸,入院后2~29 d复查均发现有胸腔积液征象,12例行胸腔穿刺,13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均穿刺或引流出血性胸水>500 ml,剖胸手术10例。治愈139例,死亡3例。结论闭合性肋骨骨折易并发迟发性血胸,伤后应定期行胸片或CT检查,确诊后早期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迟发性血胸最简单有效的措施,选择大口径引流管能快速通畅地排尽胸腔内积血,使肺脏迅速复张,达到粘连、压迫止血的目的。若引流后出现进行性血胸或肺不复张,应及时行剖胸探查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复查胸片或CT,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学习曲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间由同一术者连续完成的60例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病例资料,按手术先后顺序分为A、B、C、D 4组,每组15例.从各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24 h引流量、ICU停留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比较手术效果,同时使用对数曲线拟合学习曲线,得出学习曲线相关模型.结果 各组病例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转机时间、中转开胸率、术后24 h引流量、ICU停留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随手术例数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学习曲线相关模型为:手术时间(min)=143.5-16.7×ln(手术例数),转机时间(min)=77.5-13.0×ln(手术例数).结论 右胸微创切口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学习曲线约为30例左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改良上下腔静脉阻断法在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应用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技术,结合使用“哈巴狗”钳及肠钳阻断上下腔静脉完成微创心脏手术24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右房黏液瘤摘除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同期三尖瓣成型术12例.结果 全组手术顺利,术中上下腔静脉阻断充分,无漏血,无上下腔静脉损伤,无围术期死亡,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改良上下腔静脉阻断法在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中应用,安全、简单容易、阻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传统正中开胸与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法,筛选了2016-2019年间在我院实施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共62例,其中31例实施了微创主动脉瓣置换,31例采用胸骨正中开胸手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倾向评分匹配之后,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以及体外循环时间均较正中开胸组患者延长(57.3±5.4min vs 55.2±6.8min;91.2±9.6min vs 90.7±7.2),然而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7以及0.835)。然而,微创手术组患者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少于正中开胸组(337.7±87.5ml vs 390.9±114.7ml),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此外,微创组患者伤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正中开胸组(3.52±1.15 vs 5.00±1.6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可以获得与传统正中开胸手术一样的效果,手术方式时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非胸腔镜辅助微创漏斗胸矫形术(Nuss)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7~2010年间在非胸腔镜辅助下行Nuss手术治疗的27例先天性漏斗胸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2~21岁,平均年龄12.6岁.术前Hailer(即胸部CT所测定胸廓最凹陷处左右径与前后径之比)指数为3.2~5.6,平均3.86.结果 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平均时间44 min,手术出血量均小于30 mL.结论 非胸腔镜辅助Nuss手术安全可行,并且不用进入胸腔操作,手术创伤更小,耗时短,微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间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35例患者,使用SF-36健康量表进行术前、术后生存质量的评估,根据SF-36得分高低,以中位数为界,将全组病例划分为高分组69例及低分组66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评分高低的因素.结果 (1)所有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P<0.01);(2)尽管女性患者术前所有维度评分均低于男性患者(P<0.05,P<0.01),但术后6个月仅在躯体疼痛及心理健康2个维度与男性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分别影响患者术后躯体健康评分(PCS)及心理健康评分(MCS),呈负相关(OR=0.804,P=0.041;OR =0.882,P=0.023),而文化程度则与术后PCS及MCS评分呈正相关(OR=11.624,P=0.008;OR =8.700,P=0.011).结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生存质量改善程度受文化程度高低、住院时间长短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患者围术期健康教育、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右腋下微创直切口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间,采用右腋下微创直切口实施的先天性心脏病矫治121例,房间隔缺损(ASD)31例,室间隔缺损(VSD)82例,ASD合并VSD 3例,所有VSD均为膜部或膜周部,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PECD)1例,ASD合并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PAPVC)2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2例。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体外循环时间(78±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4.0±12.0)min。引流量(275±135)ml,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3-9.5h,术后住院时间(6.8士1.4)d,无房室传导阻滞,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出院时测量手术切口长4.3-6.5cm。结论:右腋下微创直切口剖胸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不破坏胸廓连续性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胸微创手术在老年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右胸微创心脏手术的年龄大于60岁患者38例,平均年龄(63.1±3.0)岁,其中22例(57.9%)实施了微创二尖瓣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及二尖瓣成形术,回顾性分析其术前资料、围术期效果及手术效果。结果患者术前并发症包括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患者13.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3%,陈旧性脑梗死18.4%,冠心病13.2%,高血压26.3%,肾功能受损10.5%,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为(55.2±7.8)%,术后无一例需要进行间断血液透析治疗,9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延长(12 h),随访术后30 d内无死亡患者。结论经右胸切口微创心脏手术可以使60岁以上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径。  相似文献   
10.
1病例简介 1.1临床病例 患者,女,17岁,因摔伤致右髋部肿痛、活动受限10天,于2007年9月27日以右股骨颈骨折收入院。患者曾于2006年5月和2006年10月因摔伤而分别诊断为左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和右膝关节韧带损伤。同年确诊为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