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6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几年来,微波能在口腔修复中有了较多的研究。尤其用在固化义齿的丙烯酸基插树脂。它不仅有与水浴加热固化相似的物理特性,有较好的多孔性和精确性。而且有省时,清洁等优点,只要不断改进,微波能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热源。  相似文献   
2.
醋酸地塞米松粘贴片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制治疗口腔溃疡的醋酸地塞米松双层粘贴片剂。方法 :将醋酸地塞米松、卡波普、糊精、硬脂酸镁、丙烯酸树脂、二氧化钛、黄色素、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等经一定工艺 ,形成一种可溶性粘附性高分子材料及不溶性高分子材料的新颖双层贴片。并作含量测定及透粘膜试验。结果 :可溶性高分子组成的含药粘贴层粘贴性能好 ,含药浓度高 ,贴于疮面能使局部有较高、较长时间的激素浓度 ,吸收效果好 ,剂量低 ,副作用轻。不溶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不含药保护层 ,可延缓药物层在口腔内的溶解 ,减少苦味 ,防止不适感 ,增加作用时间 ,提高疗效。结论 :醋酸地塞米松双层粘贴片是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43例(50侧)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推尖牙向远中患者进行了矫治前、后牙模的测量.结果是17侧(34%)无磨牙前移支抗丧失,尖牙平均后退4.78mm;33侧(66%)发生磨牙前移支抗丧失,平均前移1.54mm.而尖牙平均后退4.11mm。本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矫正器是确实可行的.同时还讨论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树脂粘接桥的粘接强度,作者介绍一种新的测试装置来评价5种合金表面处理后的粘接强度。材料和方法测试使用5种合金(附表)及一种树脂粘接剂。5种合金各铸成40个长20mm、宽10mm、厚1mm的样本,分成4组(3组作表面处理,1组未作处理为对照)每组10个样本。3种表面处理是:①喷砂:250μm氧化铝5大气压力、喷距5mm。喷砂10秒  相似文献   
5.
切缘的冠内夹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夹板是一种稳定松动牙的方法,本文介绍一种稳定松动前牙的切缘夹板。其优点是;①不影响牙间楔状隙。②无(牙合)干扰。③美观。④方便患者。⑤操作简便。⑥价格低廉。可用于:稳定松动牙并可作为其它原因而不能使用复杂的牙周——修复夹板时使用,以及成人正畸治疗后的牙齿固定。  相似文献   
6.
109例乳前牙反he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玉麟 《口腔医学》1990,10(3):153-155
  相似文献   
7.
近来拔除第二磨牙这个议题已引起正畸界的热烈争论:有人认为拔除第二磨牙的好处无可争辩,它可避免凹形脸、稳定咬合及防止颞颌关节损伤。但有人却认为这种做法是轻率的,对颌骨发育有害。对此作者进行了5年以上的随访研究. 材料与方法拔牙组30人(男13、女17),年龄11岁~17岁(平均13.9岁),I类或轻度II类错(牙合),下牙列整齐或轻度拥挤,全景X线片显示全牙列完整,第三磨牙萌出间隙不足.对照组(未拔牙)30人(男12、女18),I类或轻度II类错(牙合),下牙列整齐或轻度拥挤,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牙周炎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反应,研究豚鼠实验性牙周炎的模型。方法:选用40只豚鼠,分为4组,(1)对照组(N),(2)丝线缝扎组(P1),(3)高糖喂养组(P2),(4)丝线缝扎+高糖喂养组(P3)。结果:P1组、P2组和P3组的牙龈指数(GI)和牙周袋深(PD)从实验开始、1、2、4周到8周逐渐升高,且P3组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P1和P2组;在1周和2周时,P1和P2组龈固有层有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4周时,P1组和P2组牙槽嵴处可见少量破骨细胞位于骨吸收陷窝,P2组比P1组减少,8周时P1和P2组牙槽嵴处有明显的破骨细胞,P2组破骨细胞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与P1组相似,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有较多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P3组在1周时龈固有层有较多的多形核白细胞,2周时巨噬细胞增多,4周时牙槽骨吸收,有较多的破骨细胞位于骨吸收陷窝处,8周时牙槽嵴吸收明显,破骨细胞更多,偶可见成骨细胞,有大量的线粒体、溶酶体和粗面内质网位于破骨细胞中,成骨细胞内有少量的线粒体。结论:P1、P2和P3均可对豚鼠形成牙周炎,P3组为较好的一种牙周炎形成方法,其病理改变与人牙周炎相似.  相似文献   
9.
精确估计儿童的骨成熟情况有助于更好地确定矫形治疗的最佳时间。本研究目的是证实尖牙钙化与骨成熟间的关系。但需要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才可把尖牙的发育视为一种有效的临床判别指标。 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自200名男孩和215名女孩治疗前的全颌曲面断层片和手腕骨X线片。按Greulich和Pyle法从手腕骨确定骨龄,用Tanner和Whitehouse法识别指骨不同的钙化阶段及内收肌籽骨出现,按Demirjian的牙钙化分期判断下尖牙的发育阶段。全部资料由3人在暗室中完成(Kappa值0.67~1.00)。用卡方和Kendall's tau统计法进行分析。 结果 骨成熟指标:内收肌籽骨出现的平均骨龄  相似文献   
10.
早发性牙周炎(EOP)是发生于少年儿童的破坏性疾病,其发病年龄小为其典型特征。但如何从人群中分辨出 EOP,了解其特征很重要。从美国174所学校中选择13~17岁的14013名学生,由12位牙医对学生的龋病、牙周病进行检查。牙周检查包括对恒牙近颊和中颊面附着丧失测定、记录探针出血指数、龈下牙石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