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高渗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用于择期颅脑手术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电解质酸碱平衡及降低颅内压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择期胶质瘤切除手术患者12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高渗组(60例);分别给予常规羟乙基淀粉和高渗羟乙基淀粉(200/0.5)静脉输注,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Na+、K+、Ca2+、pH及颅内压(ICP)等指标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T2、T3及T4时间点HR和CVP指标均较T0时间点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和T4时间点MAP指标均较T0时间点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渗组患者T4时间点HR和MAP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T2、T3及T4时间点Na+和K+指标水平与T0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T3及T4时间点ICP水平较T0时间点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组患者T4时间点IC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渗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行颅脑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平衡紊乱,并抑制颅内压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该科对成年患者施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718例.结果 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并发症为1%.结论 熟练掌握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技术及其管理,可进一步提高麻醉效果优良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靶控静脉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老年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靶控静脉麻醉组及静吸复合麻醉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控静脉麻醉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两组术前24 h和拔管后12 h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3 h靶控静脉麻醉组MMSE评分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P0.05)。结论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较靶控静脉麻醉对老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有更好的效果,且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可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柏平  彭明清  吕治全  税春玲 《重庆医学》2012,41(23):2407-2408
目的观察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开始剥离骨折周围筋膜组织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HR、MAP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4.3%,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臂丛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88例择期全麻下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2例;D1组、D2组、D3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5、0.8、1.0μg·kg-1·h-1,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采用MMSE量表对老年患者手术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及D1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D2组和D3组术后的MMSE评分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D2组、D3组患者高血压以及窦性心律过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D1组、D2组、D3组和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1.82%(7/22)、4.55%(1/22)、0%(0/22)、36.36%(8/22),D2组、D3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D1组(P0.05),D1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老年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镇痛,在改善术后认知功能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建议采取低于1.0μg/kg剂量给药,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相似文献   
6.
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早已广泛应用于肩部和上肢手术,麻醉效果优良率较高,2006年丰浩荣等[1]报道选用此法实施3 000余例其优良率为93%,并发症为1.9%.随着麻醉技术发展和麻醉医师经验积累,该法麻醉效果优良率不断提高,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本科对成人施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718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现察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肩部和上肢手术应用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32倒ASA Ⅰ~Ⅱ级、年龄2~6岁的肩部和上肢手术患儿,先基础麻醉后,施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持续鼻导管给氧,监测RR、ECG、HR、BP、SpO2.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麻醉效果优良率91%,无并发症.结论 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肩部和上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杨建平  张亮  吕治全 《重庆医药》2009,38(14):1807-1808
目的观察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肩部和上肢手术应用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Ⅱ级、年龄2~6岁的肩部和上肢手术患儿,先基础麻醉后,施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持续鼻导管给氧,监测RR、ECG、HR、BP、SpO2。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麻醉效果优良率91%,无并发症。结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肩部和上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