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附4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5年4月44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44例中直肠(包括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类癌29例发生率最高65.9%(29/44),结肠4例9.1%(4/44),阑尾1例2.3%(1/44),小肠2例4.5%(2/44),十二指肠2例4.5%(2/44),胃5例11.4%(5/44),肝1例2.3%(1/44).44例中治疗了39(39/44,88.6%),其中手术切除14例,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20例(5例EMR后病理断端残余癌细胞又追加手术局部切除),内镜下直接钳除5例,5例未治疗.直径≤1 cm 30例占68.2%, 26例全部治愈,15例(50%)行EMR完全切除,其中20例肠镜随访10~84个月,均无复发,预后好;直径1~2 cm 4例占9.1%,手术局部切除,1例1年后肝转移;直径>2 cm 10例占22.7%,均位于直肠外,8例手术,2例未治疗,3例死亡,5例有远处或淋巴结转移,预后差.44例中6例发生远处或淋巴结转移,转移率13.6%. 结论内镜是诊断消化道类癌的首选方法,≤1cm的类癌可在内镜下行EMR切除.  相似文献   
2.
3.
己酮可可碱对2,4,6-三硝基苯磺酸肠炎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己酮可可碱 (PTX)对 2 ,4 ,6 三硝基苯磺酸 (TNBS)肠炎模型影响。方法 :通过直肠给予雄性BALB/c小鼠TNBS诱导结肠炎 ,应用PTX对其进行治疗 ,6d后收集结肠标本评价结肠炎症程度 ;采用半定量RT PCR检测肠黏膜IL 18mRNA表达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IL 18阳性细胞。结果 :直肠内给予BALB/c小鼠TNBS后可造成小鼠结肠炎性改变 ;PTX治疗可使小鼠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重量和炎症指数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结肠IL 18mRNA和肠黏膜固有层表达IL 18细胞数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PTX治疗可使TNBS肠炎模型小鼠肠黏膜局部IL 18表达显著下降 ,肠炎得以减轻。  相似文献   
4.
内镜筛查及切除息肉病理检查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探讨临床内镜筛查及切除息肉病理检查在早期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总结分析了北医大三院1978年至1996年9月所有大肠镜检查的资料。18年间行大肠镜检查18123例、内镜下息肉切除2345例,共发现早期大肠癌80例、86个癌灶,占同期发现大肠癌总数的15.1%(86/569)。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87年开展临床内镜筛查以来升高尤为显著。相关分析显示早期大肠癌的诊断率与内镜检查特别是内镜下息肉切除后的病理检查密切相关,提示该两项方法为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肠出血诊断方法评价(附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7.
在提高炎症性肠病(1BD)疗效的同时,因治疗产生的毒性也可能增加,因此筛选出高危患者尤为重要.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与溃疡性结肠炎(UC)自然史最为相关的临床终点事件,然后明确能预测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运用PCR-SSCP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肿瘤及粪便脱落细胞中P53基因的突变宁向群,宫恩聪,吕愈敏,薛卫成,刘叔平,鄂文,廖松林本研究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肠肿瘤中P53基因的突变,并...  相似文献   
9.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引起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高危因素及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方法 收集 1998-0 1~ 2 0 0 0 - 12收治的急性胰腺炎 2 2 6例 ,根据胰腺炎发作次数分为单发组和复发组 ,对两组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和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单次发作组 185例 (81 9% ) ,复发组 4 1例 (18 1% ) ,两组平均年龄无差别 ;复发组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1) ,年龄相对集中于 2 0~ 4 0岁。单因素分析显示 :饮酒、高脂血症病史、血清高甘油三酯 (TG)及高血糖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RAP)相关 ;逐步Logistic回归发现高TG血症、饮酒为RAP最有可能的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 5 0 9、1 2 4。复发组病人发生重症胰腺炎的比例明显高于单发组 (P <0 0 1)。结论 高TG血症及饮酒等可能是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高危因素 ;RAP更易发生急性重症胰腺炎  相似文献   
10.
黑斑息肉综合征八例和一家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