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在女性不孕中占首位,约30%~35%[1],腹腔镜是治疗输卵管伞端粘连不孕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妊娠率较低降低了其临床疗效。我们对输卵管伞端粘连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采用中频理疗配合中西药灌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术后综合疗法治疗再次妊娠结局,寻求异位妊娠后提高宫内妊娠率的治疗方法。方法:168例输卵管妊娠欲生育者于腹腔镜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术后应用氨甲蝶呤,观察组96例给予化癥助孕汤配合中频理疗综合疗法治疗3疗程,观察1年后仍未孕者检查输卵管通畅情况,统计两组术后两年宫内妊娠率及重复性异位妊娠率等。结果:观察组输卵管通畅情况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内妊娠率、重复性异位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后欲生育者腹腔镜手术为首选,术后综合疗法治疗是提高宫内妊娠率、降低重复性异位妊娠率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来曲唑(LE)联合电针、二甲双胍片与氯米芬(CC)等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寻求更有效的方案。方法选择肥胖型PCOS不孕患者,观察组79例月经第五天采用LE联合电针治疗,并服用二甲双胍片。对照组47例,采用CC、二甲双胍和戊酸雌二醇治疗。观察二组排卵日、“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螺旋动脉PI、RI值,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含量(sHBG)以及周期排卵率、妊娠率等。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同期,PI、RI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INS下降,SHBG明显上升,观察组周期排卵率周期为71.83%,6个月妊娠率49.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LE联合电针、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型PCOS疗效优于CC,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结直肠癌急腹症之一,往往需急症手术治疗,即Ⅰ期切除肿瘤,近端结肠造瘘,远端结(直)肠封闭,Ⅱ期再行造瘘口还纳。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肠梗阻减压管逐渐被应用于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 2002对住院患者开展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了解其营养风险状况,并探讨术后营养支持情况与相关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汕头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三病区住院并于入院48h内完成NRS2002评分患者(378例)作为研究对象。评分≥3分者判定为有营养风险。将最终纳入队列研究的174例营养风险患者按是否接受营养支持分为营养支持组(114例)和非营养支持组(60例)。根据医嘱信息获得营养支持相关数据,每周2次记录住院患者相关临床结局,分析两者的关系。分析影响住院费用、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因素。结果:378例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率50.53%(191/378)。174例纳入队列研究住院患者中,营养支持率65.52%(114/174)。营养支持组与非营养支持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支持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P=0.034)、总并发症发生率(P=0.012)均低于非营养支持组。疾病评分、营养支持是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因素(P0.10)。住院天数、疾病评分、营养评分是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P0.10)。结论:普通外科患者营养风险率较高;NRS 2002对普通外科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的临床结局有一定预测功能;营养支持可减少感染性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估和定量分析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肺癌的潜在关系.方法 相关文献源于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1979年1月至2015年4月的文献,提取文献中与HPV有关的数据,使用调整的OR值及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出有效研究22篇,合计病例1 645例,对照733例.合并结果显示HPV与肺癌有关(OR =5.53,95% CI:4.22~7.23,P<0.001);鳞癌、腺癌与之相似(鳞癌:OR =8.29,95% CI:5.23~13.15,P<0.001;腺癌:OR =4.70,95% CI:2.73~8.09,P<0.001).此外,HPV16和18型亦分别与肺癌相关(HPV16:OR =5.63,95%CI:3.37~9.38,P<0.001;HPV18:OR =4.05,95%CI:2.40~6.83,P<0.001).结论 HPV感染与肺癌有关,尤其是鳞癌和腺癌;HPV亚型中与肺癌有关的亚型主要为16和18型,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NSCLC EGFR突变与吸烟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其与miR-221表达的相关性,为肺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高分辨熔解曲线法(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进行EGFR突变检测,以EGFR突变阳性为病例组,野生型为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EGFR突变与吸烟等因素在肺癌中的交互作用,Spearman分析EGFR突变与miR-22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吸烟者相对于不吸烟者,EGFR突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不吸烟者EGFR突变率较高。性别、年龄、饮酒、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家族史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史与EGFR突变无统计学关系(P>0.05);NSCLC EGFR突变与吸烟、饮酒、肿瘤家族史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史对肺癌的发生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miR-221表达在NSCLC组织明显高于非癌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EGFR突变与miR-221表达无相关性(r=-0.034,P=0.858)。结论:NSCLC EGFR突变与吸烟、饮酒、肿瘤家族史及心脑血管疾病史均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miR-221表达在NSCLC组织中高于非癌病人肺组织,与EGFR突变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肺癌致病机制有关.由于HPV DNA与宿主基因组整合后表达E6和E7癌蛋白,可引起p53蛋白突变或降解、pRB抑制;促进EGFR、VEGF的表达;增加炎性因子的分泌;转录活化hTERT,降低TIMP-3表达等原因所致.继而HPV通过以上途径参与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长、繁殖及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导致肺癌发生,促进肺癌侵袭及转移.本研究为HPV感染在肺癌致病机制中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并为HPV相关肺癌的治疗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