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社区高危妊娠的发生情况及不同文化程度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妊娠结局的差异,为指导孕产妇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取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2018年860名孕产妇信息,以文化程度分为3组,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对高危妊娠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860名孕产妇中低学历组、中等学历组、高学历组孕产妇的高危妊娠发生率(67.65%、55.97%、58.25%;χ^(2)=4.16,P=0.125)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7.45%、26.75%、23.11%,χ^(2)=1.67,P=0.434)无显著差异。505名高危妊娠孕产妇中,低、中、高学历组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孕次、高危妊娠因素种数、胎盘植入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低体重儿发生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2,P<0.01;F=5.10,P=0.006;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3;χ^(2)=6.87,P=0.032;χ^(2)=7.81,P=0.02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高危妊娠孕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OR=0.70,95%CI:0.52~0.93)、胎儿不良结局(OR=0.73,95%CI:0.55~0.99)、流产(OR=0.59,95%CI:0.38~0.91)、低体重儿(OR=0.42,95%CI:0.22~0.81)的风险降低。结论不同文化程度的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高危妊娠影响因素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存在差异,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危妊娠孕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选择动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医学院校各专业选拔人才与有效开展招生工作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级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其专业认知、专业选择动机与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结果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级640名本科生的专业认知得分表现为临床医学(3.24±0.89)>口腔医学(2.89±1.00)>基础医学(2.66±1.02)>药学(2.54±0.97)>预防医学(2.29±0.93)>护理学(2.21±0.99)>医学检验(1.98±0.95)>医学英语(1.95±0.93);6个主要的专业选择动机因子分别是学校及专业实力、专业学习及工作前景、自身因素、北大情怀和他人影响、医学因素、学校政策,贡献率分别为34.60%、12.97%、7.42%、6.00%、5.59%、5.37%;专业认知得分与专业选择动机因子一定程度上正相关。结论 目前学生对医学专业的专业认知水平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且专业选择的动机因素较复杂,其中学校及专业实力与学习工作前景为重要因素。医学院校应注重加强专业宣传,提高学生专业认知,从多方面吸引有志学生报考医学专业,提高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医学院校社区孕产妇特点并探讨与相应行政区间的异同。方法描述2012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市海淀区某医学院校社区建立《母子健康手册》的873例孕妇孕期高危因素和妊娠结局的特征,并与海淀区数据进行比较,探讨该人群妊娠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该人群孕期高危发生率、高龄、妊娠期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海淀区平均水平。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该区平均水平。非高危组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该区平均水平(P<0.05)。不良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双胎妊娠、前置胎盘及胎膜早破。结论该医学院校人群高危妊娠发生率高而不良结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职业卫生学综合现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微课开发利用的动因与方向,为引入微课教学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5—10月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2015级七年制预防医学专业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观察法和学生问卷调查进行研究.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77份.职业卫生学综合现场实验教学中存在"对现场调查工作的全局认识不够充足""职业卫生相关研究工作介绍不多""容易遗忘前次课程内容"等问题.66.2%的学生希望将微课应用于职业卫生学综合现场实验教学中.学生希望制作成微课的课程内容有职业卫生调查工作示教(84.4%)、仪器使用与操作方法(77.9%)、综合性实验涉及的知识框架与要点(64.9%);学生希望的微课组织结构包括知识内容条理呈现(90.9%)、操作内容视频呈现(88.3%)、教学总结(61.0%)、教学导入(55.8%)、思考题(40.3%);最受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是微信公众号.结论 职业卫生学综合现场实验教学中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微课是实验课程良好的补充教学方式.学生对于引入微课教学持支持态度,应依据学生需求有针对性设计开发微课,将其引入实验课程教学,从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