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PCT水平对鉴别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患者菌种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月本院ICU患者13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菌种将其分为G-组、G+组及真菌组,比较各组PCT水平差异,并根据其ROC曲线判断血清PCT的诊断性能。结果:三组血清PCT中位数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对G-菌与G+菌及真菌所致的血流感染鉴别诊断性能较高。结论:血清PCT水平对于鉴别G-菌与G+菌或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有一定的临床鉴别价值,但是对于G+菌与真菌引起的感染鉴别意义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脓毒症造成肾脏损伤时的自噬情况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对大鼠盲肠进行结扎与穿刺(CLP),对肾脏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并测定血清尿素氮和肌酐。通过Western blotting定量分析CLP大鼠肾脏损伤发生后不同时点自噬相关分子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Ⅰ/Ⅱ、beclin-1和Akt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情况;体外用LPS诱导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发生自噬,检测不同浓度LPS和不同刺激时间自噬相关分子LC3Ⅰ/Ⅱ和Akt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情况;进一步使用PI3K抑制剂、Akt抑制剂和LPS刺激HK-2细胞观察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及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同对照组相比,CLP大鼠显微镜下可见肾损伤的典型病理改变,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均有上升。CLP肾脏损伤发生后,自噬相关蛋白LC3Ⅰ/Ⅱ、beclin-1含量及Akt磷酸化水平均有上升。LPS刺激HK-2细胞后,随着刺激浓度的增加,p-Akt(308)表达量逐渐提高,而LC3Ⅰ/Ⅱ及p-Akt(472)的表达量在10 mg/L LPS刺激组最高。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p-Akt(308)表达量逐渐提高;LC3Ⅰ/Ⅱ表达量同p-Akt(472)在刺激8 h时最高;使用PI3K抑制剂及Akt抑制剂后,LPS诱导的LC3表达显著下调,HK-2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CLP肾脏损伤发生时可以诱导自噬发生, PI3K/Akt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对肺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正常体检者、35例肺炎患者和70例NSCLC患者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浓度。结果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远高于正常健康人群组(P<0.01),肺炎患者血清VEGF浓度虽也有一定的升高,但较之肺癌组低,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状态、临床分期及原发肿瘤大小有关。血清VEGF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生存>6个月患者血清VEGF明显高于<6个月者(P<0.05)。结论血清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程进展及生存期相关,是一种有用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内科ICU和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的变迁及耐药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我院内科ICU和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和细菌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2002~2006年我院内科ICU和呼吸科病房送检的所有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共收集分离菌753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33%~67.8%,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26.3%~30.1%;肠杆菌科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金葡菌中MRSA达74.5%,5年中呈增加趋势;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金葡菌和肠球菌。产ESBL大肠埃希菌株分离率为32.4%~36.8%,肺炎克雷伯菌为15.7%~18.3%;2006年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在60%以上的药物依次为头孢他啶89%、阿米卡星84.3%、左氧氟沙星68.2%、亚胺培南69.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0.3%、头孢吡肟67.7%。结论我院内科ICU和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符合国内细菌耐药性变化的总体趋势,与患者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和用药史等因素有关,对抗菌药物的选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信息化管理在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未实施基于微信平台信息化管理期间收治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6月实施基于微信平台信息化管理期间收治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滞留时间、检查时间、就诊至到达手术室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诊室滞留时间、检查时间、就诊至到达手术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为1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信息化管理能够缩短急诊多发伤患者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来诊前病程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机分为高压氧Ⅰ组(病程为24小时内,31例),高压氧Ⅱ组(病程为2~3天,31例)和常规药物组(病程24小时内15例,2~3天16例,共31例)。常规药物组给予5%葡萄糖250 ml加入胞二磷胆碱0.5克,每日一次静滴;脑复康0.8克,每日三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改善,高压氧组均优于常规药物组,尤以高压氧Ⅰ组为明显(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能够减轻脑组织缺氧、缺血,阻止急性脑梗死继发性神经元损伤,改善临床症状,尤其是早期高压氧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茶酚抑素(CST)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病人97例,入院时采集病人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数据,测定CST水平,选择同期体检健康成人50名作为对照,分析CHF病人CST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关系.所有CHF病人随访2年,绘制病人CST水平与2年内再发心力衰竭的ROC曲线;根据2年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再发心血管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分析CHF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CHF组病人C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病人心功能分级与CS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LVEF水平则与CST呈负相关关系(P<0.01).随访2年,失访5例,再发心力衰竭住院27例,病死4例,依据ROC曲线,以CST=0.75 ng/mL预测CHF病人再发心力衰竭的价值较高,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8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LVEF降低和CST升高均为CHF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CST水平与CHF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CST对评估CHF病人预后有明确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连山少数民族地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可采取的的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到2015年在该院内科因恶性肿瘤住院并发生医院感染的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 结果 5年来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634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42例,感染率6.62%,例次感染率7.72%;感染的发生部位主要为呼吸道(52.38%)、泌尿道(19.05%)、胃肠道(11.90%),尤以呼吸道感染最多;42例肿瘤患者中,共分离出49株病原体,其中革兰氏阴性菌菌株32株,革兰氏阳性菌菌株11株,真菌6株。构成比分别为63.31%、22.45%、12.24%。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常见;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既往3个月内感染、白细胞计数<1.5*109/L、广谱抗生素使用≥7天、近期接受肿瘤性治疗和侵入性操作等。 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危险因素多,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必须加强病原学监测和感染控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注射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呼吸力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分别采用乌司他丁注射剂治疗,监测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静态顺应性(Cs)、动态顺应性(Cd)和吸气阻力(Ri)变化,并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水平。结果:乌司他丁治疗显著降低患者Ri、PIP、Pplat、Pm、PEEPi水平,显著增高Cs、Cd水平,并使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SOD、GSH及TAO水平显著提高。结论:乌司他丁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力学状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减轻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合并肺性脑病时进行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的效果。方法:4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分为BiPAP组和BiPAP联用纳洛酮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存在显著差异,与Bi-PAP组比较,联用组意识障碍恢复快,有效率高。结论:对于COPD合并自主呼吸较稳定的肺性脑病患者,无创BiPAP通气联用纳洛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