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和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急性咽炎的效果。方法:将20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口服蒲地兰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对照组100例给予阿莫西林分散片、维生素C,按照急性咽炎控制指标,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消退时间及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蒲地兰消炎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急性咽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辣椒辣素液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P液(辣椒辣素capsaicinCAPP物质耗竭剂)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48例为实验组,行CP液外用涂鼻法进行非特异性脱敏治疗;同时选择变应性鼻炎43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CP液组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605%),有显著性差异(χ2=968,P<001)。结论CP液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缪川梅  张燕  吉鎏  黄渊柏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21-4723
目的:比较听觉稳态反应(ASSR)与听性脑干反应(ABR)的差异,探讨ASSR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后续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对246例(492耳)婴幼儿分别行ASSR和ABR测试,比较两者的引出率及ABR测试正常耳与ASSR反应阈值的差异。结果:492耳中有387耳可引出ABR,263耳ABR反应阈在正常范围,481耳可引出ASSR。在ABR正常范围的263耳,ASSR除0.5kHz外,其余频率阈值与ABR阈值无显著差异性。结论:ASSR具有频率特性和高强度的优点,其高频反应阈与ABR阈值无显著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574例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听力学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川梅  吉鎏  张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469-1471
目的:了解未通过筛查的婴幼儿听力诊断情况.方法:用脑十听觉诱发电位(ABR)、多频稳态听觉诱发电位(ASSR)及声导抗技术对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进行听力学评估.结果:574例听力筛查未通过者于出生6个月内诊断为听力正常372例,占未通过听力筛查的64.8%;异常202例,占未通过听力筛查的35.2%,其中49例首次诊断是异常,多为轻中度听力异常及早产者,复诊时测试为正常.结论:对筛查后可疑听力损失的婴幼儿进行有效的确认以及跟踪随访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缪川梅  吉鎏  谢利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356-3357
目的:探讨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听力确认和随访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未通过筛查(耳声发射OAE)的新生儿听力学诊断资料。OAE未通过者3月内首次ABR(脑干听觉反应)检查,仍未通过6月内复查ABR,并加测ASSR(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予确诊。结果:67例第1次ABR测试有41例异常。27例第2次ABR复查,其中3例被排除异常。结论:对筛查后可疑听力损失的婴幼儿进行有效的确认以及跟踪、随访,才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内窥镜术后采用鼻可乐联合加味苍耳子散交替行鼻腔冲洗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该院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术治疗的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鼻可乐联合加味苍耳子散术后交替行鼻腔冲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0.9%氯化钠溶液加庆大霉素8万U和地基米松5mg冲洗,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29/30)]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内镜鼻窦术后应用鼻可乐联合加味苍耳子散交替冲洗鼻腔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机会.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缪川梅  吉鎏  谢利生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74-4475
目的:利用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SSR)对婴幼儿听力进行测试,评价ASSR在婴幼儿听力测试中的价值。方法:对41例(82耳)婴幼儿行ABR和ASSR测试,分别记录测试结果,对比分析2种方法的敏感性(χ2检验)。结果:20耳(24.4%)未引出ABR,2耳(2.4%)全频未引出ASSR,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结论:ASSR在频率特性、刺激强度以及客观性上优于ABR。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各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95 dB nHL短纯音对30例正常人及14例眩晕患者进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检测,比较2组波形的引出率、潜伏期、振幅、潜伏期差、耳间振幅比及不对称率.结果 健康组p13和n23波引出率为100%,而眩晕组有79%不能正常引出,主要表现为波形未引出、波幅降低、两耳振幅比增大、潜伏期延长及双耳不对称率增大.结论 VEMP的引出率、潜伏期差、耳间振幅比及不对称率具有临床实用性,可作为VEMP异常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