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宝荣  许文勇  叶端玲 《吉林医学》2006,27(7):767-768,77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事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1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应用氟伐他汀(每晚40mg)和拜阿斯匹灵(100mg/d),对照组72例,仅给拜阿斯匹灵(100mg/d)。共随访2年,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月、12月、18月、24月检测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治疗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治疗前分别为(1.22±0.19)mm和4.4±2.5,治疗后分别为(0.87±0.15)mm和2.8±1.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缺血性脑血管病复发率9.5%,与对照组复发率(26.3%)相比明显下降。结论:联合应用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能延缓和逆转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且不增加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对40例MS患者的起病和临床表现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MS好发于女性,以急性和亚急性起病为主;首发症状以视力障碍(57.5%)最常见,其次为感觉障碍(32.5%)、肢体无力(27.5%)。结论综合临床、视觉诱发电位、影像学资料分析,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疗效与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利用疾病及药物数据库中获取AD和丁苯酞、多奈哌齐的作用靶点,将其导入到STRING11.0数据库中,得到潜在作用靶点的PPI网络图,并结合Cytoscape3.8.1软件和cytoHubba插件筛选排名前10的核心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深入研究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在治疗AD中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共获得联合药物靶点249个;1 236个疾病基因靶点,获得77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排名前10的Hub基因为IL1B、PTGS2、STAT3、EGFR、MMP9、CCL2、IGF1、GSK3B、JAK2、ICAM1。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靶点主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调节受体活性,改善神经信号传递、调节酶活性、保护血脑屏障、逆转突触可塑性、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来达到协同多奈哌齐有效治疗AD。结论 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有效治疗AD的主要机制包括协同作用以及通过更多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来实现抗炎、抗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储备功能、抑制细胞凋亡等多重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区域脑卒中急诊急救体系的建设成效。方法 收集网格化管理前后1年入住我院卒中中心的新发脑卒中病例,对比前后病例数量、静脉溶栓率和患者抵达医院至溶栓的时间(door-to-needle time, DNT)、从发病至到院时间(onset-to-doortime, ODT)及120运送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建设组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的例数比建设前组多,建设组的静脉溶栓率15.37%也比建设前组的静脉溶栓率9.11%显著提高(P<0.05),建设组的DNT(44.97 min)比建设前组(56.04 min)明显缩短(P<0.05),建设组的ODT也比建设前组缩短,建设组的120运送率比建设前组提高,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建设组的介入治疗率虽比建设前组高,但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紧密型医共体内采用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的院内外“五位一体”脑卒中急诊急救体系有助于提升脑卒中的救治效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及出院时使用NIHSS对2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前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48 h 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小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还可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且复发率高达40%~50%。研究[1]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吸烟、酗酒等多种因素有关。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戒除吸烟、酗酒等基础上,应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脑电图对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第三医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42例,于血管内介入治疗后24 h、3 d、7 d对其实施床旁连续脑电监测并行脑电图反应性测试,同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断预后疗效;采用Synek分级标准对血管内介入治疗后的脑电图进行分级对比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脑电图反应性阳性31例,NIHSS改善24例(77.42%),脑电图反应性阴性11例,NIHSS改善4例(36.36%),脑电图反应性阳性者NIHSS改善率明显高于脑电图反应性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图Synek分级轻度异常组28例,1周NIHSS改善18例(64.29%),4周NIHSS改善22例(78.57%);脑电图Synek分级中重度异常组14例,1周NIHSS改善5例(35.71%),4周NIHSS改善6例(42.86%),脑电图轻度异常组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第7天NIHSS改善高于脑电图中重度异常组,在血管内介入治疗后第4周NIH...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