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转变成儿童哮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在3年内转化成哮喘的儿童5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6例毛细支气管炎未转变成哮喘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各项指标进行临床观察,总结毛细支气管炎转变成儿童哮喘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有家族遗传史、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庭装修、呼吸道感染等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患儿的血常规、RSV、IgE、EBV、血铅含量、支原体抗体、IgM等指标的异常与毛细支气管炎转变成儿童哮喘具有很大的关系。结论毛细支气管炎转变成儿童哮喘主要与家族遗传史、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家庭装修、呼吸道感染、血常规、RSV、IgE、EBV、血铅含量、支原体抗体、IgM等因素有关,在针对于毛细支气管炎转变成儿童哮喘的预防也应该从如上几项因素入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 将54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选用酮替芬和盐酸丙卡特罗进行治疗,观察组选用酮替芬和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改善情况和停药1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3%(26/27),高于对照组66.7%(1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哮喘咳嗽症状缓解、消失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观察组复发率为3.85%(1/26),低于对照组44.4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斯特纳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集的初生儿的外周血,不同胎龄早产儿的脐带血,羊水标本采集,胚胎胎龄不一。对这118份标本进行蛋白C含量的试验,了解不同胎龄的新生儿肺SP-C的变化。结果 SP-C的含量从25周开始就逐渐升高,新生儿出生时肺SP-C水平可达到(5.28±0.39)ng/L。结论肺SP-C随着胚胎的成熟逐渐达到高峰,其在新生儿出生时达到极点,并且这也是新生儿肺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多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序贯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皮疹、腹痛及关节肿痛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序贯联合多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布地奈德与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小儿哮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6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给予丙酸倍氯米松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2%,对照组为9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临床控制率为4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pred)、PEF(%pred)、FEF(25~75)%(%pred)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FEV1(%pred)、PEF(%pred)、FEF(25~75)%(%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小儿哮喘均可取的较好疗效,改善患儿气道通气状态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感染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早产儿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每组30例。分别检测2组血清PCT、CRP、IL-6的水平,比较2组各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感染组血清PCT、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PCT诊断早产儿感染的敏感性为96.67%、特异性为83.33%,IL-6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66.67%,CRP敏感性为76.67%、特异性为70.00%。PCT诊断早产儿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IL-6和CRP(均P<0.05)。结论 IL-6、PCT、CRP检测对早产儿感染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PCT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CRP和IL-6,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治疗研究。方法选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新生儿黄疸271例病例进行对胸部的检查。分析新生儿黄疸与感染性肺炎的相关性。结果共271例患儿,新生儿黄疸、肺炎同时存在的有180例,所占百分比是66.4%,所占比例是3.3%,缺陷症19例,所占比例是7%,巨细胞病毒感染有抗体阳性的是6例,所占比例是2.2%。多数的患儿发现表面皮肤黄染以及口吐黄沫的症状,胆红素的确定是以胆红素增高为主,其中轻度增高的是190例,中度增高的是50例,轻度增高的是31例。还有除了不同程度的黄疸以外就是少吃少动的有40例,还有呕吐现象的有26例,呼吸急促的患儿有28例,口吐白沫的患儿有60例,哭声低下的有47例,体温不升的有24例,症状发热的有6例,呼吸暂停的患儿有18例,臀部破溃的有12例,还有破伤风患儿13例,其他现象抽搐的患儿有8例,肚脐部位有脓分泌物的有5例,有脓包湿疹的有7例,肝脏在右肋下<1.5 cm有4例>2.5 cm的有3例。结论病理性黄疸病因很多,感染是其主要原因,而较多新生儿肺炎患者症状不明显,往往因病理性黄疸原因就诊入院,如果不拍胸片检查往往易误诊和漏诊。因此,临床医师对病理性黄疸患者需寻找原因,排除肺炎,若合并肺炎,及时抗感染治疗,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呋塞米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呋塞米联合酚妥拉明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血气分析及X线资料完整的22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双盲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病因治疗和供氧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磺酸酚妥拉明0.5 mg/kg,1次/6 h,视病情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直至停药,同时予小剂量呋塞米0.2 mg/(kg.d)静脉注射。治疗前和治疗24 h后对两组血气分析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4 h后血气分析结果显著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呋塞米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好,针对病情较重的患儿宜及早使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总结分析小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明确松岗地区小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特点.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儿内科诊治的1094例疑似感染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本组1094例患儿共培养出372株病原菌,阳性率为32.2%.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以流感嗜血杆菌(47.3%)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6.7%)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以肺炎链球菌(24.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8.9%);流感嗜血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54%、0及100%(天然耐药)、32%.肺炎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均较敏感.结论 松岗地区小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以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链球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避免耐药性的增加,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