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PCO—Pin,Nic,Lem及RP对VMSC内[Ca~(2 )]_i的改变及其可能机制。方法:VSMC加入Fura-2 AM 2.5μmol·L~(-1)37℃下孵育50min,[Ca~(2 )]_i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4种PCO能较弱地抑制K~ 30 mmol·L~(-1)诱导的[Ca~(2 )]_i增加,但明显抑制ATP 0.1mmol·L~(-1)诱导的[Ca~(2 )]_i峰相及持续相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格列苯脲完全阻断Pin,Lem及RP的作用,只部分抑制Nic的作用。无钙液中先给4种PCO,能显著抑制ATP诱导的[Ca~(2 )]_i峰相增加。结论:4种PCO均抑制ATP诱导的[Ca~(2 )]_i增加,此作用与减少细胞外钙内流及细胞内钙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
PRAS40是蛋白激酶B(PKB/Akt)的作用底物,亦是m TORC1的特异性结合蛋白,有多个位点可发生磷酸化,其中Thr246磷酸化受Akt调控,而Ser183、Ser212及Ser221等磷酸化主要受m TORC1调控。磷酸化修饰的PRAS40可调节与Raptor及14-3-3等蛋白的结合,参与Akt、m TORC1活性的调控。PRAS40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参与神经损伤保护等作用,在胰岛素抵抗、神经退行性病变及肿瘤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望成为药物作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EP)的临床疗效,并建立其特征指标治疗前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的临界值。方法 入选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用MTX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试验组(n=78)用1 mg·kg-1MTX分3次间隔48 h肌内注射;对照组(n=72)用1 mg·kg-1MTX,单次肌内注射;2组均根据血清h CG下降幅度,必要时可再给MTX。比较MTX不同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血清h CG等因素对MTX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 2组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血清h CG最佳工作点为1495.49 m IU·m L-1。结论 MTX多次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与单剂方案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前血清h CG≤1500 m IU·m L-1可选用该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细胞色素P450 2A6、2B6(CYP2A6、CYP2B6)基因多态性对癫痫患者丙戊酸浓度剂量比(C/D)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与万方数据库,系统评价CYP2A6、CYP2B6基因多态性对癫痫患者丙戊酸C/D影响的临床研究。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CYP2A6*1/*1基因型患者的丙戊酸C/D显著低于*1/*4+*4/*4基因型患者(P<0.05);CYP2B6*1/*1基因型患者的丙戊酸C/D显著低于*1/*6+*6/*6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 CYP2A6*4与CYP2B6*6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的血药浓度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院135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史道华  谢小云  廖琴  曾昭全 《中国药房》2008,19(35):2781-2783
目的: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5~2007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ADR)中心上报的1359份ADR报表,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9份ADR报表中,抗菌药物所致ADR居首位(占25.75%);以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的ADR最常见(占55.33%);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的力度,增强医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的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C_(18)分析柱(150 mm×4.6 mm,3.6μm),以甲醇-0.02 mol·L~(-1)乙酸铵(68:32,用氨水调pH至7.4)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10 nm,柱温55℃,血浆样品碱化后用乙醚提取2次,以克拉霉素为内标。结果:罗红霉素的保留时间为6.2 min,线性范围为0.25~33μg·ml~(-1)(r=0.999 7),最低检测限4 ng,方法回收率在96.2%~100.1%之间,日内、日间RSD均小于4%。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罗红霉素血药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高糖高胰岛素状态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正常和高糖高胰岛素两种培养基培养兔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Griess试剂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试剂盒法测定NOS活性。结果:在两种培养条件下L-NAME均能促进VSMC增殖。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左旋精氨酸(L-Arg)、TNF-α不影响VSMC增殖。在高糖高胰岛素培养条件下L-Arg能抑制VSMC增殖。而TNF-α促进VSMC增殖。在高糖高胰岛素培养条件下VSMC的NOS活性及NO产量均低于常规培养。TNF-α增加NOS活性及NO产量,其作用可被L-NAME抑制。TNF-α对L-Arg及L-NAME的作用具有双向调节性。结论:TNF-α能加强L-Arg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同时也协同L-NAME促进VSMC的增殖。TNF-α诱导VMSC增殖的作用可能与NO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8.
陈鹭颖  史道华 《医药导报》2006,25(9):888-891
蛋白激酶B(PKB)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可被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激活。PKB的表达及活性受损,可致胰岛素受体后信号转导缺陷,改变胰岛素生物学效应,进而形成胰岛素抵抗。研发以PKB为靶点的药物,干预PKB的表达或活性,可为糖代谢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DSP)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脂代谢的作用,探讨其改善IR的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IR组及DSP组,每组8只.隔日1次,共4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诱导大鼠产生IR制备动物模型;DSP组每日晨给予DSP 0.5 g/kg(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胃1次.给药8周后心脏采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计算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血清脂联素(ADPN)浓度.结果 制模成功大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TC、TG较NC组明显增加,NOS、NO生成减少,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明显增加,ADPN分泌减少,经DSP干预后,大鼠HOMA-IR及TC、TG均较IR组明显降低,NOS及NO生成增加,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明显减小,血清ADPN分泌增加(P<0.05或P<0.01).结论 DSP具有改善IR的作用,并与其促进血清ADPN分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氨磷汀预防铂类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ancerli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临床对照试验库,按照纳入与排出标准选择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1978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用RevMan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合计949例患者,其中英文6篇,中文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氨磷汀组能有效地减少神经毒性的发生[RR=0.57,95%CI(0.39,0.82),P=0.002],严重神经毒性的发生[RR=0.49,95%CI(0.29,0.84),P=0.009],加重呕吐的发生率[RR=1.36,95%CI(1.02,1.81),P=0.04],易发生低血压[RR=2.33,95%CI(1.29,4.23),P=0.005]。在恶心发生率[RR=1.20,95%CI(0.97,1.50),P=0.10]、头晕的发生率[RR=1.44,95%CI(0.50,4.12),P=0.50]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氨磷汀与铂类药物化疗时联合应用能有效地预防铂类神经毒性的发生,但会加重呕吐的发生,并容易产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