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丁香酚及Dycal对人牙髓细胞的毒性。方法:体外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髓细胞,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及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法来评价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段丁香酚及Dycal对牙髓细胞细胞毒性,比色法测定丁香酚干预组细胞内总谷胱甘肽含量。结果:0.1mmol/L浓度的丁香酚及0.1%浓度的Dycal对人牙髓细胞毒性明显,其对细胞毒性反应成浓度及时间依赖性改变。各丁香酚组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低于对照组,第3天丁香酚最低浓度组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高于高浓度组。结论:高浓度丁香酚及Dycal对牙髓细胞毒性明显,细胞毒性与浓度及作用时间有关。低浓度丁香酚可能通过谷胱甘肽的参与抵抗氧化应激,从而起到对细胞的保护作用。Dycal可能更加适合用于间接盖髓。  相似文献   
2.
口腔内科学是口腔医学的一门重要临床专业课,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是口腔专业学生毕业后独立工作的基础。临床实习是口腔专业学生进入“医生”角色的起点。口腔内科临床实习是对学生进行临床能力的培养,实现由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临床能力是指一组综合技能,它包括同病人及家属的交流和沟通,对疾病的检查、作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操作等多方面的多种素养。要求实习学生不仅在专业素质上有提高,还有思想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 1B- 5 11(interleukin- 1B- 5 11,IL- 1B- 5 11)基因型与慢性牙周炎 (chronicperiodontitis,CP)和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采用序列特异引物多聚酶链反应(SSP- PCR)法和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法 ,收集中重度 CP12 8例、CHD10 5例、中重度CP和 CHD10 8例和同族健康对照 130例个体的颊粘膜拭子 ,提取 DNA,测定 IL - 1B- 5 11位点的基因型 ,比较各组间基因型检出率的差别。 结果:IL- 1B- 5 11等位基因 2在 CHD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组 ,而在中重度 CP与健康组、中重度 CP和 CHD与健康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 - 1B- 5 11等位基因 2可能与 CHD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牙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牙体损伤性疾病 ,据折断的部位可分为冠折、根折、冠根斜折和纵折 ,已有不少学者对折裂牙的保存治疗进行了研究 [1 ,2 ] ,多数学者认为通过完善的根管治疗配合先进的冠修复技术可以保留很多已损及牙髓的折裂牙。对于纵折的后牙来说 ,大多数已损及髓底和根分叉 ,若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牙无法保留而拔除。我科 1998~ 2 0 0 2年对 6 5例患者 76颗纵折后牙进行保存修复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5例患者均为新疆煤矿总医院口腔科门诊病人 ,男性 38例 ,女性 2 7例 ,年龄 18~ 7…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患病部位和相对健康部位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了解齿垢密螺旋体在不同部位龈下菌斑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检出率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择5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患病部位和相对健康部位龈下菌斑,对齿垢密螺旋体tdp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克隆测序。结果:34例(58.6%)患病部位PCR为阳性,相对健康部位中5例(8.62%)PCR为阳性,患病部位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率高于相对健康部位(P<0.001)。对tdpA基因克隆后测序,结果与B last比对与Gen Bank中已登陆的tdpA基因同源性为94%。结论:在慢性牙周炎患者患病部位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率高于相对健康部位,与慢性牙周炎关系密切,利用PCR方法检测Td,简便、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6.
齿垢密螺旋体(T.d)被认为是牙周炎可疑致病菌之一,其外膜蛋白在牙周炎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本文就齿垢密螺旋体外膜蛋白在牙周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龈下菌斑中齿垢密螺旋体(Td)的检出率与慢性牙周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取5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患病部位及相对健康部位龈下菌斑.用终浓度为1%的Triton X-100及100℃水浴10min处理标本从而制备DNA模版.对齿垢密螺旋体16srRNA保守区片段进行扩增。结果:58例患者中47例(81.0%)患病部位PCR为阳性,8例(13.8%)相对健康部位PCR为阳性。结论;(1)齿垢密螺旋体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患病部位检出率高于相对健康部位.是慢性牙周炎致病菌之一.且随Td检出率的增高,慢性牙周炎的严重程度有逐渐加重趋势。(2)PCR检测Td敏感性强、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