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5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永田  王天铎 《耳鼻咽喉》1994,1(3):179-182
利用自动化图像分析技术对36例下咽鳞癌保留标本进行细胞核DNA含量、核形态定量测定。结果发现下咽癌DNA含量高者易于发生颈淋巴结转移,DNA含量愈高.其细胞分化愈差,随着下咽癌细胞核的增大和核异型程度的升高,DNA含量增加;而DNA含量与下咽癌T分期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OX-2、PCNA及p53的基因产物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鼻咽癌及30例正常鼻咽组织中COX-2、PCNA及p5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鼻咽癌组织COX-2、PCNA及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5%和68%,明显高于正常鼻咽组织;(2)鼻咽癌组织COX-2、PCNA及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3)COX-2、PCNA及p53的表达密切相关;(4)鼻咽癌组织COX-2、PCNA阳性表达和生存率呈负相关,是鼻咽癌复发的显著预后因素。结论:鼻咽癌组织中COX-2、PC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不良有关,免疫组化检测COX-2、PCNA表达可用以判断鼻咽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的头颈外科和肿瘤委员会一于1988年4月成立分会,负责制定颈廓清分类法,现已正式公布;该分类法旨在使颈廓清术语标准化,减少曲角、重复,促进交流,且提供合理的基本框架,利于今后颈廓清术语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卢永田 《深圳医学》1997,10(1):16-17
利用HGT-Ⅱ型微机检测分析系统对15例下咽癌术后保留喉功能患者的发音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患者虽存在不同的程度的音质改变,但其各项声学参数、声波曲线,相关曲线与正常人相近似,发音功能明显优于全喉切除采用食管音和唇读音者(P〈0.05)。为保留喉功能下咽癌手术的推广提供了功能根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的临床分型以指导手术。方法用CT/MRI和鼻内镜检查47例NIP,明确病变起源,制定临床分型并采取相应的术式,术后跟踪随访。结果随访1~8年,Ⅰ型复发率为7.1%,Ⅱ型复发率为10.5%,总复发率为8.5%。首次手术复发率为2.8%,二次手术复发率为27.3%。结论按Reda Kamel的NIP临床分型方法,即根据病变的起源进行临床分型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瘘口定位、材料选择及修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病例资料,其中骨折发生在筛窦预壁14例、筛预和对侧额窦后壁1例、蝶窦4例,瘘口0.8~2.5cm,搔刮创面后用生物胶肌浆填塞瘘口,覆盖筋膜,再填塞鼻腔填充物。结果19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一次手术修补成功,其中出现局限性脑膜炎1例、局部真菌感染1例。结论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方法简单,损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张火林  胡莹  丁海峰  卢永田 《吉林医学》2023,(12):3465-3467
目的:研究耳内镜与显微镜联合径路鼓室成形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5月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中耳炎(合并鼓窦、乳突病变)患者为联合径路组,开展耳内镜与显微镜联合径路鼓室成形术治疗。另取同期收治的30例同类患者为显微镜组,开展传统显微镜耳后入路不保留外耳道后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治疗前后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变化情况,干耳率、治愈率及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径路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显微镜组,且术中失血量为少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径路组气导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均低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径路组干耳率、治愈率均高于显微镜组,而复发率低于显微镜组(P<0.05)。两组耳鸣、眩晕以及面瘫发生率对比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与显微镜联合径路鼓室成形术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听力,创伤较小,可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T1、T2早期声门型喉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12 例T1、T2早期声门型喉癌(其中T1N0M0 80例、T2N0M0 32例)患者施行喉小部分切除术。结果 112 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6~7d拆线,术后2~3d恢复经口进食,术后第5~6d更换小号气管套管,1~2d后试堵管,平均戴管时间7.3d,拔管率100%;纤维喉镜检查见术后6个月声门裂形态接近正常且闭合严密。嗓音学分析结果示术前、术后1周与术后2个月、6个月Shimmer和NNE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随访满3年76例,全部生存;满5年36例,35例生存(1例不明原因死亡),生存率97.2%。结论 早期声门区喉癌施行喉部分切除术,疗效确切,可获得稳定的局部控制率。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术造成的创伤,住院时间缩短,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减轻,最大程度地保留和重建了患者的喉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巨大颈静脉球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至2009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8例颈静脉球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 33~62岁;均为单耳病变,左耳2例,右耳6例;主要临床症状为搏动性耳鸣、声音嘶哑、听力下降和面瘫。临床表现结合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按1979年Fisch分型,A型0耳,B型1耳,C型1耳,D1型4耳,D2型2耳。均给予手术治疗,2例行单纯乳突根治术,6例行颞颈联合入路彻底切除肿瘤。术中2例出现脑脊液漏均经硬脑膜修补后治愈;2例术后面瘫,1例经治疗后缓解,1例为永久性;原有声音嘶哑、搏动性耳鸣缓慢消失。随访6例,单纯乳突根治术2例中,1例随访5年未复发,1例失访;余5例中,有1例术后第2年复发,给予放射治疗; 2例随访7年,1例3年,1例2年,均未复发。结论 颈静脉球瘤易误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其中影像学对确诊起重要作用。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颈静脉球瘤最好的方式,入路的选择对于手术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以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IP)起源为主要依据的临床分期,用以指导手术和评价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NIP手术病例。男37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2∶1,27~78岁。右侧23例,左侧32例,未发现双侧发病者。11例有NIP手术史。25例术前病理检查证实为NIP,按照kamel分期,其中Ⅰ型30例、Ⅱ型25例。 结果 Ⅰ型NIP行鼻内镜下局部切除术(30例),Ⅱ型NIP行鼻内镜下局部切除术(4例)、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11例)、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10例)。复发率:Ⅰ型复发率为6.7%(2/30),Ⅱ型复发率为16.0%(4/25),总复发率为10.9%(6/55)。和检索资料相比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IPⅠ型手术采取鼻内窥镜下局部切除术,Ⅱ型采取鼻内镜下上颌窦内壁切除术或经唇龈沟切口上颌窦前壁开窗结合经鼻内镜手术(双径路手术)。术后复发率和报道资料复发率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种基于疾病来源新的Kamel方法临床分型对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并且经鼻内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和传统方法相比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