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依据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采取综合治疗及手术个体化治疗方法,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患者给予早期液体复苏,营养支持,重症监护等综合治疗并根据情况行个体化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18例,综合治疗38例,总治愈率为87.50%(49/56),总病死率12.50%(7/56),手术组治愈率77.78%(14/18),综合治疗组治愈率92.11%(35/38)。结论及时准确的病情评估、个体化的治疗方式选择及多科室的密切协作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驱动蛋白Eg5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53例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和5例正常肝脏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g5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转移间的关系;RT-PCR检测Eg5 mRNA在有门脉癌栓、无门脉癌栓、炎性假瘤的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g5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2.3%(33/53),且与肝癌的肿瘤直径(χ2=10.162,P=0.002)、Edmondson分级(χ2=4.414,P=0.038)、pTNM分期(χ2=13.061,P=0.000)、有无门脉癌栓(χ2=4.098,P=0.041)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包膜有无等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RT-PCR显示Eg5 mRNA在炎性假瘤的肝脏组织中未见表达,在无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有门脉癌栓的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0.647±0.028、0.933±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5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而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中,Eg5的表达与肝癌转移特性有关,Eg5可能作为肝癌化学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结合钳夹法在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结合钳夹法闭合处理肝脏动静脉及门静脉三级以下分支,5-0 Proline线加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闭合处理肝左静脉及肝中静脉属支。结果:手术时间127~230 min,术中失血150~500 ml,住院时间8~14 d,无术后腹腔内出血、胆漏及死亡病例。结论: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结合钳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肝叶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并探讨与肝癌门脉癌栓的关系。方法选取72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按有无门脉癌栓分为2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组织中CD68(TAMs标记物)和MMP-9表达,光镜下对TAMs计数及MMP-9阳性表达评分进行分析,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转移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CD68和MMP-9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两者在肝癌患者门脉癌栓组中的表达阳性率(68.6%和82.6%)均高于无门脉癌栓组(37.8%和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MP-9表达与TAMs计数呈正相关(r=0.474,P<0.01)。结论 TAMs浸润和MMP-9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特性尤其门脉癌栓有密切关系,提示TAMs与MMP-9可作为肝癌辅助治疗和改善预后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腹腔镜超声(LUS)下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时间尚短,其在原发性肝癌(PLC)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仍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LUS下左半肝切除术治疗PLC的近期预后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LUS下左半肝切除术(LUS组),34例行常规腹腔镜下左半肝切除(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与肝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LUS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组(322.64 mL vs. 395.94 mL,P<0.05),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切缘距离、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US组无肝中静脉损伤,常规组肝中静脉损伤5例(1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S组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3% vs. 23.53%,P>0.05),两组术后3 d、1个月的APTT、FIB和PT以及ALB和AF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LUS组的ALT、AST、TBIL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但术后1个月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3.5(9~18)个月,LUS组与常规组的复发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 17.65%,P=0.483;3.33% vs. 5.88%,P=0.999)。结论 LUS下左半肝切除术治疗PLC安全有效,近期预后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当;较常规组可减少术中出血并更好地保护早期肝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