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1.
呼吸机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小潮气量组、常规潮气量组和大潮气量组,分别在肉眼、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肺湿/干重比值。结果 小潮气量组大鼠肺组织在肉眼、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常规潮气量组在光镜和电镜下可见肺问质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大潮气量组肺组织不但在肉眼和光镜下有明显损伤表现,而且在超微结构上也有特殊改变。肺湿/于重比值测定结果显示,大潮气量组和常规潮气量组肺湿/干重比值与对照组和小潮气量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小潮气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潮气量通气对正常肺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高海拔地区高压氧治疗对老年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脑复张的影响。 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双侧CSDH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双侧穿刺引流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在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高压氧治疗。根据术后复查头颅CT血肿残腔最大层面的厚度(T),将脑复张程度分为4级(Ⅰ~Ⅳ级)。比较2组患者术后1、2个月脑复张程度的差异。 结果术后1个月,2组患者复查头颅CT后测量硬膜下残腔厚度显示,观察组的脑复张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2个月,2组患者复查头颅CT后测量硬膜下残腔厚度显示,观察组的脑复张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有效促进中高海拔地区双侧CSDH术后脑复张,可作为中高海拔地区CSDH术后常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小RNA-126(miR-126)靶向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择清洁级新生7日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HIE组(B组)、HIE+阴性对照组(C组)和HIE+miR-126过表达组(D组),每组18只。建立HIE模型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组织含水量测定;采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CA1区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Real-time PCR检测大鼠脑组织miR-126和VEGF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CA1区VEGF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靶标实验验证miR-126与VEGF基因的靶向关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脑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剪切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A组大鼠无神经功能损伤,神经行为学评分为0分,脑组织无损伤;B组和C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2.50±0.55)分和(2.33±0.82)分,脑组织损伤明显;D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为(1.50±0.55)分,脑组织损伤有改善;与A组相比,B组、C组和D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及脑组织含水量(P<0.05)升高;与B组相比,D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P<0.05)及脑组织含水量(P<0.05)降低。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大鼠脑组织miR-126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脑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率及脑组织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相比,D组大鼠miR-126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脑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率及脑组织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126和VEGF能够靶向结合。 结论 过表达miR-126后可降低脑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水平,改善HIE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iR-126靶向抑制VEGF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破伤风的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36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36例中治愈109例,死亡27例,病死率为19.9%;潜伏期愈短,起病愈急,病型愈重,病死率愈高;早期气管切开,采用肌松剂,机械通气,鞘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以及补充能量,疗效较好。结论:对不典型破伤风的多样化临床表现要有所警惕,正确评估破伤风的预后可指导治疗。除常规治疗外,对重型破伤风要早行气管切开,采用冬眠合剂、肌松剂、机械通气以及鞘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控制肌痉挛,同时应用胃肠外营养(TPN)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