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0例AL患者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CRP、D-二聚体,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CT含量。结果 AL组的CRP、PCT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ALL组与AN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AL患者中, CRP阳性率为92%, PCT阳性率为68%, D-二聚体阳性率为74%。结论 CRP、PCT和D-二聚体的检测可反映AL患者机体感染及纤溶系统状况,为临床追踪病情进展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22例危重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危重病患者的作用 。方法 采用CRRT治疗危重病患者22例、观察CRRT治疗前后血生化、肾功能等临床指标、血细胞因子(IL-6、TNF-a)的动态变化 。 结果 22例患者15例渡过危险期、存活率为68.3%、死亡7例、死亡率为31.7% ,22例患者使用CRRT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明显下降;血钠、钾、氯 、Hco3- 维持于正常范围;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明显上升;IL-6、TNF-a在治疗后明显下降 。 结论 CRRT能有效的稳定危重病人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改善肾功能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满足大量补液和营养支持治疗,有效清除炎症介质,是治疗危重病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90例不同病变程度(轻度组30例,中度组30例,重度组30例)的HIE患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并对患儿组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动态测定(分别于治疗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IE患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病变程度越重下降越明显,其中轻度组下降至(9.97±0.97)mg/L,中度组下降至(9.01±0.32)mg/L,重度组下降至(6.34±1.5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变程度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过程中,随病情的好转,血清脂联素水平有上升的趋势,在治疗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与第1天相比,脂联素水平持续上升(P〈0.01),且在治疗第30天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与中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神经系统损伤程度和炎症存在状态呈明显的负相关,连续测定HIE患儿血清脂联素水平,对病情估计、用药指导、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STK1)检测在体检人群癌变风险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免疫点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2 230例健康体检者STK1浓度,根据检测结果把体检者分为风险组(STK1〉2pmol/L)和正常组(STK1≤2pmol/L),计算风险率,风险组和正常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分别对风险组和正常组人群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风险组79例,STK1为2.03~17.25pmol/L,平均值(3.77±2.99)pmol/L,风险率为3.5%,其中恶性肿瘤5例,发生率为6.33%,良性疾病74例,占93.67%;正常组2 151例,STK1为0.10~2.00pmol/L,平均值(0.91±0.32)pmol/L,无恶性肿瘤病例;风险组和正常组之间STK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P〈0.01);在风险组中,恶性肿瘤组的STK1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t=9.142,P〈0.01)。结论 STK1的水平与体内细胞增殖有良好的相关性,在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应用于体检人群的癌变风险筛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康胶囊联合强的松片与单用强的松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慢性ITP病人60例,全体口服强的松片,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加服血康胶囊(每次0.7g,每天3次,连续服1个月),动态观察血小板回升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症状缓解及血小板回升快于对照组。结论:加服血康胶囊治疗慢性ITP疗效优于单用强的松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65例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脑梗死组急性期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根据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急性期下降或上升把病人分为两组,分别对其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急性期下降病人预后良好,D-二聚体水平上升者预后不良(P<0.01).结论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与总胆汁酸及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肝炎后肝硬化患者56例,健康对照30例,均检测血清CHE、TBA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以及凝血酶时间(TT).结果 肝硬化患者CHE、TBA、PT、APTT、Fbg和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测定CHE、TBA和凝血功能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金端  卢志权 《中外医疗》2012,31(23):172-173
目的探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以下简称尿沉渣分析仪法)、迪瑞H-100尿干化学分析仪(以下简称干化学法)以及尿沉渣分析仪法联合干化学法使用(以下简称联合法)测定尿红细胞的准确性,寻求一种既准确又可以节省人力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镜检同时分析4122份住院患者的尿液红细胞,尿沉渣分析仪法和干化学法对检测阳性结果标本进行镜检率统计,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标准,分析沉渣分析仪和干化学法以及联合法漏诊率。结果以显微镜镜检为标准,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查尿红细胞的镜检率为42.5%,漏诊率为5.9%;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细胞的镜检率为34.9%,漏诊率为0.9%。联合法的镜检率为8.5%,漏诊率为0.05%。结论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干化学法均不能代替显微镜检查,在大批量标本过筛分析中,尿沉渣分析仪与干化学法联合使用,两者所得结果不符合者使用显微镜镜检,即提高检查的准确度,又可以减少临床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液淀粉酶、尿液淀粉酶、尿胰蛋白酶原-2联合测定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9例急腹症患者进行尿胰蛋白酶原-2(TPGⅡ),血、尿淀粉酶联合测定,其中38例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结果 3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35例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敏感度为92.1%;51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4例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特异度为92.1%.血AMY特异度为82.4%,敏感度为76.3%;尿AMY特异度为88.2%,敏感度为78.9%.结论 尿胰蛋白酶原-2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血、尿淀粉酶,三者同时检测能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0.
3种方法检测尿红细胞敏感度和准确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UF-100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3种方法检测尿中红细胞(RBC)的敏感度和准确性。方法按要求收集2000份尿液样本,按仪器操作规程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规程,分别使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GEB-600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测定尿中RBC(每高倍视野大于3个为阳性样本),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配对资料卡方检验。结果3种方法检出RBC阳性率分别是:尿干化学法38.5%,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法33.0%,镜检法25.0%,尿干化学法及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法明显高于镜检法,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方法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尿中RBC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