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栓通佐治急性脑出血8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血栓通佐治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82例急性脑出血病人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并用血栓通静脉输注一疗程 ,并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比较分析。结果 :血栓通组 (观察组 )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对照组相应指标改变不明显(P >0 .0 5 ) ,两组间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头颅CT血肿容积减少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观察组缺血区缩小较对照组明显。结论 :血栓通佐治急性脑出血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组病人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9~89岁,平均655岁。临床表现不完全性偏瘫28例,单上肢瘫8例,单下肢瘫1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同时以头颅CT扫描图片作最后确诊依据;每例均行颅外血管多普勒检查以排除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50例病人均在发病24~60小时内进行经颅多勒检查,以2兆赫脉冲波探头于颞窗取深45~55mm探测两侧大脑中动脉收缩它们流速和平均流速,其中30例患者(不完全性偏瘫22例,单上肢瘫3例,单下肢瘫5例)于恢复初期(15天后)复查经颅多普勒和头颅CT,并对患肢肌力等级复评。检查结果显示:患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流速和平均流…  相似文献   
3.
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目前认为系一种心身疾病,本文对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的类神经症症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研究对象与方法对象:56例消化性溃疡组患者的诊断均为胃镜或胃钡餐所证实,其中胃溃疡36例,球部溃疡20例;男30例,女26例,年令在16~45岁,平均31岁;病程0.1~9年,平均1.2年,全部病人均无合并其他较严重的躯体疾病。选配正常人50例作对照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程序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卒中患者早期配合康复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减轻致残程度和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我院于1995年12月制定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程序,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对象1.康复程序治疗组:1995年12月至1996年11月住院病人100例,其中脑出血15例,脑梗塞85例,全部病人诊断均经头颅CT证实。男65例,女35例,年龄40~90岁,平均602岁,病程0.5-10天.平均1.5天。2.对照组:1995年1月至1995年11月住院病人80例,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塞68例,全部病人诊断均经头颅CT证实。男48例,女32例,年龄42~89岁.平…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抑郁评价和早期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急性卒中后抑郁进行评价,并探讨早期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80例首发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Hamilton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评价,并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患有抑郁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步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61.11%;病灶位于皮质和皮质前部的患者抑郁评分显著高于病灶位于皮质下和后部的患者;心理干预组抑郁明显改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9.09%和94.55%显著高于对照的40%和60%。结论:首发急性卒中的抑郁发生率约为2/3,其严重程度与病变部位有关,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液稀释结合复合光量子照射与充氧自血回输综合疗法对Ⅰ,Ⅱ期高血压病合并高粘滞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可行性评价。方法:62例Ⅰ,Ⅱ期高血压合并高粘滞血症患者采用少量多次血液流变学、血脂、心功能变化及与40例对照组比较,并观察其不良反应和耐受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压、血液流变学、甘油三酯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心率、心功能则变化不大,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结论:血液稀释光量子综合治疗法对合并高粘滞血症的Ⅰ,Ⅱ期高血压患者降压、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甘油三酯方面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康复程序的设计和实施后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卢奕南 《现代康复》1999,3(3):268-270
目的:观察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0例患实施自行设计的康复程序治疗,并与27例纯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常见四种并发症发生率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实施康复程度治疗效果优于纯药物治疗.本康复程序设计合理,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后就医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发病后至就医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0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病因分成四类型,每类型按就医时间分为≤24h或>24h二组。并分析就医时间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动脉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和脑出血>24h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24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栓塞和脑出血无变化者出明显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无变化者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栓性脑梗死>24h组病死率明显高于≤24h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脑栓塞和脑出血两组病死率虽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对比后,其总有效率和无变化者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4h组病死率明显低于>24h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5),结论: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急性脑卒中是提高疗效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遗传算法得到相关权,并与医疗专家人工分配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得出解决医疗数据复杂性的有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