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在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吸罐式囊膜抛光技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7例(102眼),年龄42 ~ 74岁,晶体混浊分级为Ⅱ~Ⅳ级,在施行1.8 mm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时行吸罐式前后囊膜抛光,对其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以及后囊膜情况进行临床观察,随访1年.选择同期常规施行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乳化术患者83例(98眼)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抛光组102只眼中有2只眼后囊膜破裂,术后眼前节炎性反应两组病例无差异,术后1年抛光组患者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3个月、1年抛光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分别为0%、2.0%、5.1%,对照组分别为3.1%、8.2%、14.3%,抛光组PCO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应用吸罐式前后囊膜抛光技术能有效去除晶状体囊膜上皮细胞及后囊膜晶体皮质纤维,阻止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化生,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降部穿孔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畴  卢国仁 《广东医学》2005,26(10):1400-140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降部穿孔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利弊,术式与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十二指肠降部穿孔采用4种手术方式,观察其并发症,尤其是十二指肠瘘的发生率,分析各种术式的适应证。结果单纯修补穿孔灶出现十二指肠瘘的发生率最高,十二指肠旷置加造瘘疗效最佳。结论对十二指肠穿孔的手术方式,主张首选十二指肠旷置加十二指肠造瘘术。  相似文献   
3.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教与学的继续,也是理论过渡到实践的重要时期。岗前培训作为实习的开始环节,其效果对整个临床实习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我院从实际出发,实行基础、技能、观念三管齐下的培训模式,切实保证医学毕业生临床实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并与传统3.2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

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0例168眼,年龄50~83岁,晶状体混浊分级为Ⅱ~Ⅴ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4眼,分别行1.8mm同轴微切口(微切口组)和传统3.2mm小切口(常规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第1d; 1wk; 1mo观察随访,记录裸眼视力及散光改变,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第1d; 1wk; 1mo微切口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占79%,83%,94%,常规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占46%,64%,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1d,微切口组平均角膜散光为0.75±0.45D,常规组角膜散光为1.12±0.55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wk和1mo,微切口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0.76±0.40D和0.65±0.35D,常规组平均角膜散光为1.05±0.53D和0.85±0.43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较常规超声乳化术,术源性角膜散光更小,术后视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指征探讨及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手术特征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 9例SAPⅡ级病例非手术治疗死亡的原因。结果  9例SAPⅡ级病例死于MOF、感染性休克、ARDS及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SAP早期手术特征的掌握及并发症的处理 ,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沙培林注入胸腔治疗恶性胸水20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沙培林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40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患者放尽胸水后经胸腔内注入沙培林加顺铂进行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放尽胸水后经胸腔内注入顺铂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20例患者有8例经注入1次,胸水消失;9例注入2次,胸水消失;1例注入3次胸水消失;2例无效;有效率90%。2例复发者,经上法处理后至今未复发。未出现注药后胸痛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对照组20例患者5例经注入1次,胸水消失;6例2次,胸水消失;3例3次,胸水消失;6例无效;有效率70%,5例复发,经上法处理后在观察期间因病情恶化而死亡。对照组有12例患者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对有效患者观察0.5~1年,一般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较前好。两组的有效率及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沙培林治疗恶性胸水患者有确切疗效,明显提高化疗药敏感性,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术加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的食管癌预后与ERCC1表达的关系.方法 有跟踪随访资料的手术加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的食管癌手术标本10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预后结果联合分析.结果 ERCC1阴性组和阳性组的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8.8%、61.5%和58.3%、42.1%,提示ERCC1的表达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在接受铂类化疗的食管癌中,其高表达预测了不良的预后.结论 化疗前检测ERCC1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食管癌接受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患者对化疗反应和预测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