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方法:将116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针刺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针刺疗法,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完成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NIHSS、FMA及ADL评分改善情况,并首次采用磁共振波谱分析脑组织损伤改善情况,最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FMA及ADL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针刺组患者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磁共振波谱分析显示针刺治疗显著降低了患者神经元细胞受损程度,显著缓解了酸中毒状态。针刺组总有效率达91.3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借助磁共振波谱分析手段,证实了针刺疗法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优势,奠定了更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影像对提高肝脏大血管瘤的诊断效果.方法:对我院30例直径>5 cm的肝脏血管瘤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肝脏内直径>5 cm血管瘤CT平扫多表现为肝内大片状低密度占位,边界较清楚;部分患者病灶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增强扫描除具有肝血管瘤增强一般特性外,延迟扫描主要表现为中心低密度区不强化影.结论:肝脏大血管瘤除具有血管瘤一般CT影像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CT影像特征,这些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甲胎蛋白(AFP)应答对进展期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符合巴塞罗那分期B期的165例进展期HCC患者,根据TACE术后AFP是否下降50%分为两组:AFP应答组(n=80)和AFP未应答组(n=85)。采用Kaplan-Meier计算总体生存时间,Log-rank检验评估不同组别患者的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FP应答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为68.9%,46.6%和40.8%,AFP未应答组为45.9%,20%和17.5%,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多因素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AFP400ng/ml(HR:2.12,P=0.001)、肿瘤直径5cm(HR:3.33,P0.001)、肿瘤数目3(HR:2.06,P=0.001)、以及Child-Pugh B级(HR:1.93,P=0.004)是影响TACE预后独立的危险因素,AFP应答(HR:0.45,P0.001)是TACE术后生存的保护因素。结论连续AFP测量是TACE术后监测治疗反应的有效方法,AFP应答可提高进展期HCC行TACE后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4.
卢先东  张承祥 《重庆医学》2011,40(15):1521-1522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的三维重建(VRT)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胸部外伤患者行16层螺旋CT VRT显示肋骨骨折与DR平片检查显示肋骨骨折进行对照比较,并对确诊肋骨骨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 16层螺旋CT VRT诊断肋骨骨折30例58处;DR平片诊断肋骨骨折24例45处,可疑骨折3例5处.结论...  相似文献   
5.
卢先东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79-2481
目的通过对45例肝血管瘤的CT影像分析,进一步探讨肝血管瘤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经临床明确诊断的45例肝血管瘤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征象。结果肝血管瘤CT平扫多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占位,呈圆形结节状或椭圆形占位,边界较清楚,极少数巨大血管瘤病灶边缘可欠清晰,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为特征性动脉期边缘性环状强化或结节样明显强化,较小的血管瘤可形成高密度结节状充填;静脉期强化逐渐向病灶中央延伸;延迟期病灶呈与肝实质密度相似的等密度充填影,巨大血管瘤中央可见点片状或裂隙状不充填影。结论肝血管瘤螺旋CT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CT影像表现及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进行CT检查,取得CT影像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 CT表现主要为脑水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CT检查为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重要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