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卢东军 《现代医院》2006,6(6):17-18
目的总结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有关资料,引起临床医生对心衰并发低钠血症治疗的重视。方法对我院收治心衰并发低钠血症58例患者的病史、血清钠、心衰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4例经治疗血钠浓度逐渐恢复、心衰纠正,2例(其中1例合并低渗性脑病)治疗无效死亡,2例因病情严重要求出院最后死亡。病死率为6.8%,且与心衰严重程度、低血钠程度呈正相关。应用小剂量地高辛和卡托普利、间歇有效利尿并适当补充钠钾镁等综合措施治疗心力衰竭,有助于提高心衰缓解率和降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结论心力衰竭并低钠血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严重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预后与是否合并低钠血症及其性质、程度及低渗性脑病有关,低钠血症是心力衰竭死亡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洛赛克预防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7例经头颅CT检查确诊、浅昏迷至中度昏迷的急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洛赛克组(Ⅰ组)43例、西咪替丁组(Ⅱ组)43例和对照组(Ⅲ组)41例。在常规脱水利尿、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Ⅰ组给予胃管注入洛赛克40mg,每天1次,连续使用10天;Ⅱ组用西咪替丁0.4g加液静滴,每12小时1次,连续使用10天;Ⅲ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Ⅰ、Ⅱ、Ⅲ组急性脑出血病人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32%、13.95%和39.02%,Ⅰ组和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1),而且Ⅰ组优于Ⅱ组(P<0.05)。结论洛赛克、西咪替丁预防急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显著,且洛赛克优于西咪替丁,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源性疾病(PulmonaryDiseasePD)与心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38例肺源性疾病引发心血管病变的基础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38例心血管病变其中发生心包炎14例(36.8%),心律失常17例(44.7%),心肌炎2例(5.3%),心力衰竭3例(7.9%),心肌梗死5例(2.6%),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VCS)1例(2.6%),其中部分病例为复合性损害。结论肺源性疾病引发心血管病变的早期发现,对原发病的预后十分重要,故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尿毒症患者进行长时间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SHPT患者经长时间的透析治疗最终发展为难治性SHPT,此时内科治疗效果较差甚至无效,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症状得到快速改善。目前,甲状旁腺全切除术联合自体移植术(tPTX+AT)是难治性SHPT患者主要的手术方式之一。然而近年来难治性SHPT患者行tPTX+AT后的康复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怎样降低其复发率是该领域研究的难点。该文对可能影响tPTX+AT术后复发的因素进行总结和讨论,为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加强术后管理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5.
肺栓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减少肺栓塞的早期误诊。方法经病史采集,常规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最后经增强CT、肺动脉造影确定诊断。结果19例患者中男14例,女5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1个月~3个月。栓子来源有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占31.5%),胫骨骨折4例(占21%)。临床表现有活动性呼吸困难12例,心悸、胸痛4例,气短、小量咯血3例;体征有心率>100次/min16例,心尖部及三尖瓣区收缩性杂音4例,P2亢进10例,肺部罗音8例;辅助检查可见X线显示肺动脉凸出11例,右室大11例,肺部密度增高阴影8例。心电图表现SⅠQⅢTⅢ,仅4例,右室大9例,TV1~V4倒置3例;超声心动图右室大14例,右房大10例,肺动脉高压10例,心包积液1例。血气分析低氧血症14例,低碳酸血症13例。本组病例中有13例(68.4%)曾被误诊。结论肺栓塞有活动性呼吸困难、心悸、咯血;X线显示肺动脉凸出,超声心动图右室大,肺动脉高压应想到本病。增强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注意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对疑有肺栓塞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有关检查是减少肺栓塞早期误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和症状性脑梗死,常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致残甚至死亡,若合并则危害更大。无症状性脑梗死又称静止性脑梗死,是指无卒中病史,也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而影像学(头颅CT)检查却见到梗死灶。现将我院1996年至2004年收治的32例心脑梗死并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卢东军 《华夏医学》2006,19(2):226-22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脑梗死的最危险期,减少心脑梗死并存患者的致残或致死率。方法:经病史采集,常规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肌酶、头颅CT确定诊断。结果:32例心脑梗死患者均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内发生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内是脑梗死发生的最危险期。条件允许应早期做头颅CT检查,可发现无症状性脑梗死,通过积极治疗,防止其演变成症状性脑梗死,降低心肌梗死合并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减少致残或致死率。结论:心脑梗死并存与血黏度增高、高血脂、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8.
卢东军 《华夏医学》2006,19(3):441-442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减少肺栓塞的早期误诊。方法:经胸部X线片、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最后经增强CT、肺动脉造影确定诊断。结果:19例患者中,栓子来源有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31.6%),胫骨骨折4例(21.1%)。临床表现有活动性呼吸困难12例,心悸、胸痛4例,气促、小量咯血3例。体征有心率>100次/m in16例,心尖部及三尖瓣区收缩性杂音4例,P2亢进10例,肺部罗音8例。辅助检查可见X线显示肺动脉凸出11例,右室大11例,肺部密度增高阴影8例。心电图表现SⅠQⅢTⅢ仅4例,右室大9例,TV 1~4倒置3例;超声心动图右室大14例,右房大10例,肺动脉高压10例,心包积液1例。血气分析低氧血症14例,低碳酸血症13例。本组病例中有13例(68.4%)曾被误诊。结论:肺栓塞有活动性呼吸困难、心悸、咯血;X线显示肺动脉凸出,超声心动图右室大,脉动脉高压应想到本病。增强CT、肺动脉造影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注意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对疑有肺栓塞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有关检查是减少肺栓塞早期误诊的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