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院从 1997年 2月~ 2 0 0 0年 1月采用自行研制的单侧双排横杆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器械结构整个外固定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它包括 3个横杆、 1个连接杆、 6个附件 (见图 1) ,每个附件由一个十字节、二个持针垫片、二个螺母、一个锁紧体组成。图 1 ①螺母 ②骨圆针 ③连接杆 ④持针垫片 ⑤横杆a ⑥横杆b ⑦横杆c ⑧骨折端1 1 连接杆 中部为六角柱体 ,两端为带正反牙螺纹的螺杆 ,通过转动中间的六角柱体 ,可使其两侧的横杆a和b分开或靠拢。1 2 横杆a、b和c 为空心金属圆柱体 ,横杆a、b…  相似文献   
2.
在四肢手术时 ,良好的显露并且保护好这些主要的神经干 ,使之不受意外的损伤 ,往往是手术过程中关键的步骤之一 ,我们在实际手术操作中发现有一种方法可以快速而有效的寻找出四肢主要神经干 ,我们称之为“触摸法” ,报告如下。方 法 以上臂部桡神经干的显露为例来说明 ,桡神经干是臂丛后束的延续 ,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伴肱深动脉至臂后部 ,位于内、外侧头之间 ,紧贴桡神经管下行 ,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 ,行走在肱肌与肱桡肌之间 ,然后在桡侧腕长伸肌之前面 ,再分成浅、深二支至前臂。上臂中 1/3段的桡神经位置较深 ,显露较困难…  相似文献   
3.
肩关节后脱位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关节后脱位在临床上非常少见,资料统计约占肩关节脱位的1.5%~3.8%1。我院在1987年3月~1999年10月间收治肩关节后脱位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36岁,左侧肩部外伤后来我院诊治。伤后左肩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检查发现伤侧肩峰较对侧稍突出,伤肩前部稍平坦,后侧隆起,肩部前侧空虚,后侧冈下可触到肱骨头,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正位X线片显示肱骨头与肩胛盂前缘的弧线失去了平行关系,再进一步作CT检查发现为肩关节后脱位。治疗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复位后用外展架固定3周,经功能锻…  相似文献   
4.
带侧翼锁骨前置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带侧翼锁骨前置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3月~2010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24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带侧翼锁骨前置钢板内固定治疗并随访观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无锁骨下血管神经损伤,无气胸发生。按Lazzcano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20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5.8%。结论带侧翼锁骨前置钢板治疗锁骨骨折,操作方便、安全,效果确切,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锁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胎膜覆盖、置管冲洗治疗骨折术后急性感染致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例不同部位骨折术后急性感染灶进行扩创,因伤口不能缝合,骨外露,采用胎膜覆盖皮肤缺损创面,使创面成封闭状态,置管冲洗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冲洗2—3d后局部组织肿胀及全身高热明显减轻,胎膜变为干性膜状物。5-7d创面感染控制。胎膜下无排斥反应,创面肉芽新鲜,外露骨无坏死。结论 胎膜覆盖、置管冲洗是治疗骨折术后急性感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创伤骨科中对骨折的治疗,对靠近关节的干骺端骨折(如:肱骨外科颈骨折、股骨髁上骨折、胫骨近端及远端骨折等)则常常采用解剖型或异型钢板和皮质骨螺钉及松质骨螺钉进行内固定.待骨折愈合后,一般需将内固定物取出,有时会出现松质骨螺钉的螺纹被钢板剪切的现象。笔者结合如下典型病例就松质骨螺钉的螺纹被剪切现象的形成原因、预防、及处理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Ⅲ型骨折的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Gustilo-AndersonⅢ型开放性骨折2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例彻底清创后,骨折断端或缺损区一期植入含万古霉素硫酸钙颗粒和自体髂骨块的复合体,外固定架固定及VSD引流治疗,对照组13例清创后外固定架固定及VSD引流治疗,分析比较2种术式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根据临床检查和X线影像均骨性愈合,肢体保全,功能良好,无骨髓炎和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取外固定架平均时间为4个月;患肢邻近关节功能良好。对照组随访1例出现骨不愈合,1例骨缺损,1例慢性骨髓炎,均二次手术治疗骨折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最短4个月,最长18个月,平均9.5个月;4例患者患肢邻近关节功能僵硬。结论 通过一期复合植骨、外固定架固定、VSD引流治疗Gustilo-AndersonⅢ型骨折具有方法简单,治疗周期短,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肢体长度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1998年 2月~ 2 0 0 2年 3月 ,采用带腓浅动脉远端蒂的筋膜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踝部及跟部软组织缺损 11例 ,皮瓣全部成活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应用解剖  腓浅动脉在腓骨小头下约 4 7cm处起自胫前动脉[1] ,向前外走行 ,行经小腿前外侧肌间隔 ,趾长伸肌与腓骨长肌之间 ,动脉起始处外径 1 0mm ,伴行静脉 2条 ,行程中有腓浅神经伴行 ,在小腿中下部与腓浅神经一起穿出深筋膜进入皮下 ,由起始到穿出深筋膜的长度为 2 6 9cm[2 ] ,腓浅动脉较粗且恒定存在 ,它在下降的过程中 ,尚得到 3~ 4条胫前动脉下段肌间隙穿血管的加强 ,…  相似文献   
9.
腓骨支撑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腓骨支撑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Ⅲ型Pilon骨折患者11例并进行随访。结果参照Teeny等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优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腓骨支撑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Ⅲ型Pilon骨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由于种种原因,手术时常常发生椎间隙定位困难或错误,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导致医疗纠纷。我院从1995~2001年对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352例运用三步定位法即体表投影定位、美蓝注射定位、术中解剖特点定位,无一例发生手术定位错误。临床资料本组男214例,女138例,年龄30~68岁。病程0.5~13年。突出间隙:L3/48例,占2.3%,其中旁侧型7例,中央型1例;L4/5206例,占58.52%,其中旁侧型189例,中央型17例;L5/S1138例,占39.2%,其中旁侧型125例,中央型13例。352例中腰椎X线片显示有腰骶部移行椎者32例,其中腰椎骶化29例,骶椎腰化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