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老年人群腰腹肌群肌肉退变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使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QCT)测定187名40~69岁受试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根据BMD值分为骨量正常组及骨量减少组,将腰腹肌群分为腹壁肌群、腹直肌、椎旁肌群、椎后肌群及腰大肌5组,在腰3椎体中部层面测定各组肌群肌肉面积并计算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同时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各组肌群SMI的差异,使用线性相关分析研究各组肌群SMI与腰椎BMD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各组肌群SMI诊断低骨量的效能。结果 骨量减少组各组肌群SMI均低于骨量正常组,其中男性腹直肌及椎旁肌群SMI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SMI与BMD呈弱正相关(r=0.270,P=0.018;校正年龄因素后r=0.251, P=0.029);女性腹壁肌群及腹直肌SMI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腰大肌外,其余各组肌群SMI均与BMD呈弱正相关,其中腹直肌相关性最高(r=0.415, P<0.001;校正年龄因素后r=0.301, P=0.001)。男性两组间睾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D及各组肌群SMI与睾酮均无明显相关性;女性骨量减少组雌二醇水平远低于骨量正常组(P<0.001),BMD与雌二醇呈中度正相关(r=0.452, P<0.001),腹直肌、腹壁肌群SMI与雌二醇呈弱正相关(r=0.227, P=0.017;r=0.213, P=0.023)。男性腹直肌SMI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679,女性腹直肌与腹壁肌群SMI的AUC分别为0.669及0.655。结论 中老年人群腰腹肌群肌肉退变与腰椎骨密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腹直肌相关性最佳。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危重症患者行俯卧位通气发生压疮的原因,包括疾病因素、镇痛镇静药物使用因素、俯卧位治疗时间以及护理人员因素,并总结了预防及管理压疮的措施:治疗疾病根本,合理使用镇静镇痛药物,规范俯卧位通气流程以及正确选择减压工具,同时要提高护理人员有关俯卧位通气相关知识水平。最后,分析了我国俯卧位通气压疮管理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今后在该领域的一些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腰椎骨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和T2?值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联性及mDIXON-Quant技术对骨量下降的诊断效能.方法 招募中老年女性健康志愿者共126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值医用耗材综合评估指标量表,为国内影响医疗机构高值耗材的准入管理因素研究提供有效的客观评价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国外高值耗材准入管理经验,对初始卫生技术评估清单进行定义,评估清单经过两次问卷调查,采用信、效度分析,确定评估指标以及相对应的权重.结果 因子分析提炼出两个维度;评价指标量表总体Cronba...  相似文献   
5.
目的根据新形势下对高值耗材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传统模式存在较多弊端,需构建高值耗材的标准化管理流程。方法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值耗材全过程管理。结果医院所有高值产品从审批、采购、入库、出库、使用收费、不良反应、资质管理做到全程监控并可追溯。结论采用该模式后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耗材管理水平,保障了医院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0T MRI图像计算机特征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3.0T磁共振检查的前列腺患者330例,进行T1加权成像(T2WI)、T2加权成像(T2WI)、多b值的弥散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前列腺癌患者19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132例。选取病变最大层面图像,手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OI),进行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局部二值模式(LBP特征)、哈尔特征(Haar特征)提取。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并得到对应的分类模型,通过不同的分类模型对比选取最具有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价值的图像特征参数,并采用图像特征分类分析统计方法对所选择的图像特征参数进行评估。鉴别诊断结果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表示,并通过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来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磁共振T2WI、长b值DWI、ADC图中,在Haar图像特征条件下,ADC图的AUC值最大(0.85);在HOG图像特征条件下,DWI序列的AUC值最大(0.78);在LBP图像特征条件下,ADC图的AUC值最大(0.87);在采用三种特征融合[HOG+LBP+Haar(HLH)]的图像特征条件下,DWI序列的AUC值较大(0.89),大于ADC图及T2WI序列的AUC值(0.88、0.84)。图像特征分类分析方法中,LBP图像特征区分两种病变的AUC值较大(0.87),大于Haar图像特征(0.85)和HOG图像特征(0.78),HLH融合特征方法的AUC值(0.89)大于其中任一特征,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结果。结论 3.0T MRI的T2WI、DWI/ADC图像计算机特征分析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长b值的DWI和ADC图对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占有重要地位,而HLH融合的计算机图像特征分析能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急性期和慢性期的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8年5月骨科收治的因前交叉韧带损伤并行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共计527例。以6周为急性、慢性临界,其中急性损伤302例,慢性损伤225例。分别由两名专业MRI阅片医师对所有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分析,评估MRI对急性、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效力。结果 直接征象上,急性ACL损伤T2加权像上ACL冗长高信号、T1加权像上韧带不连续的比例明显高于慢性损伤(P<0.05);韧带信号消失及假瘤形成的比例却明显低于慢性损伤(P<0.05);二者在T2加权像上ACL积聚高信号及T1加权像上韧带方向异常上无明显差异(P>0.05)。间接征象上: 急性ACL损伤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概率高于慢性损伤,而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概率低于慢性损伤(P<0.05);急性ACL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概率明显高于慢性损伤组(P<0.001);接吻征、沟槽征、Segond骨折主要发生于急性ACL损伤患者(P<0.05);慢性ACL损伤后交叉韧带(PCL)走行异常概率高于急性损伤(P=0.004),软骨损伤则多见于慢性ACL损伤患者(P=0.008);两组损伤在骨挫伤及Blumenseat角异常的发生概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RI能够比较准确的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将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整合可以降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漏诊率,为关节镜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综合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证据临床应用现状,分析障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证据14条,制定12条审查指标进行护理实践临床审查;根据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结果 12条审查指标临床依从率为0~100%,其中9条指标依从率60%;障碍因素主要为护士培训不足、材料缺乏、领导力不足等。结论综合ICU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护理证据与实践尚存在较大差距,应针对障碍因素实施改进,促进证据向临床正确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超声、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DFSP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结果,其中5例行超声检查,5例行CT扫描(增强3例),6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结果 13 例病灶均位于皮下浅表,超声表现为欠均匀低回声肿块,彩色多普勒示病灶内部血流信号丰富;CT平扫均呈等密度;T1WI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CT或MRI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条片状弱或不强化区;病理镜下见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席纹状密集排列,胶原纤维呈旋涡状排列,3例瘤体内见黏液样变区,2例伴纤维肉瘤样变区,免疫组织化学CD34均呈阳性.MRI上瘤体直径>5 cm的8例中,5例见“周围卫星灶”(4例术后复发).结论 DFSP影像表现多呈均匀等密度/信号、明显不均匀强化,不强化区域与旋涡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有关,密度不均匀的病理基础是黏液样变或肉瘤样变,当发现肿瘤体积增大、瘤周“周围卫星灶”时,术后易复发,适当扩大切除范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商用3.0 T磁共振扫描仪对大鼠椎体行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检查评估骨髓脂肪含量的可行性。方法 15只3月龄正常雌性SD大鼠以及5只骨质疏松模型SD大鼠(去卵巢法)行多体素点分辨波谱法检查测定腰5椎体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分析两名放射科医师测量正常大鼠腰5椎体FF值的一致性,并观察正常和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波谱以及病理特点。结果两名放射科医师测得的正常大鼠腰5椎体FF值分别为(10.92±3.31)%、(11.10±3.20)%,组内相关系数为0.954。~1H-MRS显示水峰明显高于饱和脂肪酸主峰(长链亚甲基质子),而不饱和脂肪酸峰烯烃质子和亚甲基质子(与烯烃质子相连)未见明确显示,HE染色显示骨髓内脂肪细胞少见,散在分布,体积较小;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腰5椎体的FF值为(20.13±4.20)%,~1H-MRS显示水峰明显高于饱和脂肪酸主峰(长链亚甲基质子),但饱和脂肪酸主峰有所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峰烯烃质子和亚甲基质子(与烯烃质子相连)明确显示,信号振幅较小,HE染色显示骨髓内脂肪细胞增多,弥漫分布,体积增大。结论临床商用3.0 T磁共振扫描仪行~1H-MRS检查测定FF值评估大鼠椎体骨髓脂肪含量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