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前我们曾经报道了除搅拌速度外,其它条件的改变都不能影响云芝胞外多糖的产生,只有增加搅拌转速的情况下才能有效的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本文研究了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及溶氧变化给两种多糖形成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采用HPLC-PDA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苷和栀子苷含量的方法,并研究茵栀黄注射液在大鼠血浆中的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乙腈-0.3%甲酸水线形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40nm和280nm,血浆样品采用甲醇直接沉淀蛋白的方法。结果黄芩苷和栀子苷的线性范围分别是15.25~7625μg/L和6.25~3125μg/L;日内与日间RSD15%,提取回收率在70.45%和82.54%之间。大鼠单次尾静脉注射茵栀黄注射液4mL/kg后,2个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和栀子苷的动力学参数如下:t1/2α为(7.46±4.86)和(3.50±4.26)min,V(c)为(0.0045±0.0024)和(0.0658±0.0806)mL/kg;AUC(0-t)为(11318.75±3550.51)和(683.41±272.90)ng/(min·L)。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黄芩苷和栀子苷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培养基的营养条件及培养条件对杂色云芝胞内及胞外多糖产生的影响。胞内多糖的产生受培养基的培养条件、培养温度、摇瓶中培养液的装量以及搅拌速度的影响。然而除搅拌速度外,其它条件都不能左右胞外多糖的产生。只有在增加搅拌速度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胞外多糖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在通气的条件下,各种有机基质异化作用时释放出二氧化碳。一般抗菌素的生产均在高通气量、复合有机培养基中沉没培养。这样的条件,促进代谢的二氧化碳形成,影响抗菌素的产生。红霉素是大环内酯族的抗菌素,由红色链霉菌产生,包含一个14员大环内酯环,连接二个配糖甙基。主要产物红霉素A,含有一个中性的红霉糖和一个氨基糖德糖胺。本文研究了沉没培养液中二氧化碳对红霉素合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杂色云芝在深层培养条件下多糖的产生情况,发现当发酵终了时,不但在菌体内积累了胞内多糖,同时还向培养液中分泌胞外多糖,通过高压电泳及纸上层析的分析,证明两者在化学构造上是有区别的:胞内多糖是一个葡聚糖,而胞外多糖则是由多种单糖组成的杂多糖,两者在生理活性上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抗感解毒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多波长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柱(250 mm×4.6 mm, 5 μm),流动相:0.3%的甲酸水溶液(A)、乙腈(B);线性梯度洗脱,B:14%~20%,0~12 min;B:20%~30%,12~13min;B:30%~65%,13~25 min;B:65%,25~35 min;柱温:30 ℃;流速:1.0 mL/min.结果 黄芩苷、绿原酸和栀子苷分别在0.225~3.60 μg,0.023 0~0.368 0 μg,0.135~2.16μg的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2%、99.64%、100.3%,RSD分别为0.68%、1.5%、0.23%.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抗感解毒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和栀子苷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7.
前人已报导多种微生物能使Ⅰ还原为Ⅱ,Ⅰ经化学方法或哺乳动物代谢主要产物亦为Ⅱ,还可从直接发酵方法获得Ⅱ,而N-乙酰道诺红菌醇(Ⅲ)却是一个新化合物,其抗肿瘤活性尚待研究。本文作者从土壤中新分离得到放线菌、酵母和其他细菌和真菌进行了筛选获得与 Corynebac-terium eqi 相似的 FCRC151菌株,该菌株能使Ⅰ还原为Ⅱ,亦能使 N-乙酰道诺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