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孤立性肺结节与血管关系的研究:CT-病理对照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孤立性肺结节与周围血管的CT-病理对照观察,试图对SPN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对80例SPN作肺部CT常规10mm加局部薄层扫描,观察病灶及周围血管形态并作测量和分类。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良性SPN32例,恶性SPN48例,血管集束征的总出现率为85.0%,其中恶性SPN为93.8%,良性SPN为71.9%,两者的差别不显著性意义。血管集束征可分为五种表现类型,在良、恶性SPN中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是一种比较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多数肿瘤能被完整切除而治愈,预后良好。因此,术前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SPTP 的MRI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目前国内对SPTP的MRI表现报道不多。本文回顾性分析17例SPTP的病例资料及MRI影像,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探讨SPTP的MRI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布洛芬混悬滴剂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热性惊厥(F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FS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均进行抗惊厥、物理降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观察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滴剂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退热效果、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红蛋白、血钠、血钙)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2组患儿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h、6 h,2组体温均低于服药前,观察组患儿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血钠、血钙浓度较服药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7.5%,观察组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洛芬混悬滴剂对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症状改善作用显著,值得推介。  相似文献   
4.
Wernicke脑病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micke脑病(WE)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经典的病例多见于慢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等.近几年,急性重症胰腺炎及外科手术后患者继发WE的病例并不少见.本文结合10例诊断为WE的患者,对该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瘤的影像学评价(附2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种影像学方法在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于术前做B超和DSA检查,22例行胰腺CT扫描,10例行MRI检查。结果:4种影像学方法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DSA 82%(23/28),超声57%(16/28),CT 41%(9/22),MRI90%(9/10)。DSA与超声。MRI相结合使本组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达93%(26/28)。结论:MRI和DSA是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准确率高而有效的方法。对临床有Whipple三联征患者,应首先选用超声和MRI或螺旋CT检查,特别是MRI或螺旋CT薄层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当上述无创检查方法仍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进一步行胰血管造影,多种影像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脏顿挫伤CT诊断标准及CT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4年在我院CT诊断为肝脏顿挫伤的病例147例,外科手术证实58例。结果:肝脏被膜下血肿95例,肝脏实质挫伤68例,肝脏撕裂伤23例,腹血16例,死亡8例。结论:CT是诊断肝脏顿挫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方便、快速、准确和可重复的优点。依据CT表现结合临床作出的分级标准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左上颌窦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发生在鼻窦罕见。IMT一直被认为是牲质未明或低侵袭性肿瘤,但我们在2002年2月收治的1例位于左上颌窦者,表现为极度恶性,虽经手术加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综合治疗,但8个月后复发,11个月后死于恶病质。现结合文献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兔门静脉狭窄程度与肝脏磁共振(MR)灌注成像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兔20只,静脉团注造影剂同时对肝门附近5个层面行MR动态扫描.扫描后1h依次用部分门静脉结扎法制作门静脉狭窄50%、75%模型,并且依次于狭窄后30min用同样方法行肝脏MR动态扫描.通过分析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各参数,对兔肝脏MR灌注成像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不同门静脉狭窄程度时曲线各参数的差别.结果除1只雌兔在50%狭窄扫描结束后死亡外,余19只兔均获得满意肝脏SI-T曲线.门静脉50%狭窄时与术前比较,相对肝动脉灌注指数(rHPI)、相对门静脉灌注指数(rPPI)、对比剂峰值时间(TTP)、最大线性斜率(S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脾峰值增强前肝实质的增强峰值(PHa)和脾峰值增强后肝实质的增强峰值(PH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门静脉75%狭窄时与术前比较,rHPI、rPPI、TTP、SS、PHa、PH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门静脉75%狭窄时与50%狭窄时比较,rHPI、rPPI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TTP、SS、Pha、PH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门静脉狭窄程度的加重,TTP、PHa呈增加趋势(r=0.778、0.672,均P<0.01),而SS、PHp呈减小趋势(r=-0.674、-0.530,P<0.05或0.01),rHPI与rPPI与狭窄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均r=0.956,均P<0.01).结论随着门静脉狭窄程度加重,兔肝脏的门静脉灌注量降低,而肝动脉灌注量增加.肝脏MR灌注成像可提示门静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及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血坏死性息肉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疾病,易与恶性肿瘤、内翻性乳头状瘤和血管瘤等相混淆。笔者回顾分析了1997年以来收治的23例上颌窦及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本病CT平扫及增强后的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上颌窦占位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上颌窦占位病变的 C T 表现,探讨其 C T 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收集手术病理诊断的上颌窦占位病变102 例。术前经 C T 平扫加增强,全部病例行轴位扫描,部分病例加用冠状位扫描。结果 上颌窦囊肿34 例,息肉增生 29 例,恶性肿瘤 20 例(鳞癌 15 例、囊腺癌4 例、恶性淋巴瘤 1 例),乳头状瘤 12 例,骨化性纤维瘤3 例,骨瘤和曲菌感染各2 例。与病理对照, C T 诊断正确率为85.3% (87/102),误诊率为14.7% (15/102)。结论 上颌窦占位病变由多种疾病引起,对大多数有典型 C T 表现者能够作出定位、定性诊断,对部分不同病变而 C T表现相似者定性困难,除轴位扫描外,应加用冠状位扫描,穿刺活检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