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报道2例全身性囊虫病的影像学改变,X线和CT均表现脑内和肌肉的多发钙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正>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12岁,食用冷苹果后出现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10余小时,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无呕血,肛门停止排气6 h。入院后给予解痉镇痛,不能缓解。  相似文献   
3.
对于脾功能亢进的治疗,传统上以外科脾切除为主要手段,自1973年Maddison首次行脾栓塞以来,该治疗已是脾功能亢进的优良方法。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开展此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对于其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关脾栓塞术后形成液化坏死腔的报道少见,现将我院所遇到的1例脾动脉栓塞术后液化坏死腔形成及所采取的介入放射学硬化治疗和转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赤岩  黄城乡 《放射学实践》2005,20(10):860-860
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两年前无意中发现盆腔包块,无明显不适,未作任何治疗。半年来感包块明显增大,遂来院就诊。B超提示盆腔巨大包块,以盆腔包块待查入院。查体:腹膨隆,可触及盆腔包块达脐上两横指,质硬、无压痛,子宫及附件扪及不清。实验室检查无异常。静脉肾盂造影见中下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规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DSA造影,发现阳性征象者14例,分别行超选择靶血管插管,DSA确认靶血管后采用栓塞剂或药物灌注治疗.其中,使用自制的经多次高压处理的明胶海绵颗粒栓塞10例,明胶海绵加弹簧钢圈4例,4例DSA造影阴性患者给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导向下肾囊肿穿刺治疗的方法及疗效以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14例男性11例,女性3例,为单发囊肿、年龄在28岁~65岁,分别在CT导向下穿刺抽吸、注入无水乙醇。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12例囊肿完全消失,1例单纯抽吸冲洗缩小30%,第二次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完全消失,1例囊肿3个月缩小50%以上。结论:CT引导定位准确,穿刺操作简单易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是肾囊肿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疗效达92.8%。  相似文献   
7.
信息动态     
患者 男,32岁.发现右小腿腘窝下方包块两年余,近2个月出现胀痛不适就诊.体检:右侧小腿腓侧和前外侧局部可触及鸡蛋大小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触痛;包块远端小腿及足部皮温较对侧高,局部可见静脉曲张.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体温、心率正常,全身未触及浅表淋巴结,饮食、体重无异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