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晚孕期心理干预对产科抑郁的价值。方法晚孕期产前抑郁孕妇52例,在常规产前教育和分娩支持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咨询式心理干预,并与58例对照组比较,观察产后6周EPDS抑郁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EPDS评分在孕28周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后6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心理干预前后(孕28周与产后6周)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EPDS筛查结合临床定式检查,产后6周干预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6.5%(19/52),而对照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2.1%(36/58),χ^2检验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晚孕期心理干预对产科抑郁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能有效地减轻其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波联合西药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Ⅰ型(商品名:银尔舒)治疗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在本院就诊的2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接受微波联合西药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微波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术后阴道产生分泌物的时间、月经来潮时的阴道出血时间并判定疗效,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71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治疗效果明显好于仅采用微波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阴道产生分泌物〉30d者7例、月经时阴道出血〉10d者15例,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微波联合西药活性银离子抗菌凝胶Ⅰ型对于慢性宫颈炎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4.
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的发生,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本文总结了2003年至2007年该医院诊治、分娩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42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龙华、民治和大浪三个街道在深圳市龙华人  相似文献   
5.
异位妊娠 (EP)的早期诊断是极受关注的课题 ,诊断手段已趋完善 ,但是未破裂型异位妊娠 (UREP)常无特异症状及体征 ,故临床上仍有少数病例不能及早明确诊断。作者等对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9月收治的EP患者血清孕酮水平进行测定 ,以期了解血清孕酮水平在EP与宫内妊娠 (IU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经病史、体检及血、尿 β -HCG测定 ,超声检查或诊断性刮宫而确诊 ,孕龄平均51( 4 8~ 87)d。其中破裂型 (REP) 17例 ,UREP 39例 ;经药物保守治疗 2 1例 ,手术治疗 35例。对照组IUP4 6…  相似文献   
6.
孕期心理干预对高危产后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期咨询式心理干预对降低高危抑郁孕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的有效性。方法:具有产后抑郁高危风险因素的孕妇138例,在常规产前检查和产前教育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咨询式心理干预,并与对照组(147例)比较,观察产后3天、42天EPDS抑郁评分和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以EPDS总分值≥10分作为判断产后抑郁的标准。结果:产后3天,干预组抑郁的发生率为21.0%(29/138),对照组抑郁的发生率为32.7%(48/147);产后42天,干预组抑郁的发生率22.5%(31/138),对照组抑郁的发生率34.7%(51/147)。产后3天,干预组EPDS平均分(6.79±4.46)分,对照组为(7.93±4.87)分;产后42天,干预组EPDS平均分(7.02±4.68)分,对照组为(8.27±5.14)分。两组在两个时点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EPDS平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具有高危产后抑郁风险因素的孕妇,孕期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其产后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8.
妊娠期梅毒母婴阻断的干预时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在不同时期驱梅治疗或未治疗的妊娠不良结局和先天梅毒的发生. 方法 将252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根据筛查诊断和开始治疗的时间,分为4组:孕前治疗组102例;孕期治疗组77例,其中妊娠≤20周治疗组32例,妊娠>20周治疗组45例;未治疗组73例.比较各组之间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及有临床表现的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 结果 不同治疗时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孕前治疗组为17.6%(18/102),孕期治疗组32.5%(27/77),未治疗组56.2%(41/73),组间比较呈递增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表现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潜伏期梅毒24.9%(43/173),一期梅毒44.1%(15/34),二期梅毒57.7%(26/4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干预时间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比较,孕前治疗组与妊娠≤20周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治疗组新生儿脐带血甲苯胺红实验阳性率及新生儿临床先天梅毒的发生率均低于妊娠>20周治疗组,而妊娠>20周治疗组又明显低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妊娠梅毒在妊娠前和妊娠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和先天梅毒的发生率,早发现、早治疗是妊娠梅毒母婴阻断的关键措施,妊娠期产检发现梅毒可建议孕妇选择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