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术前 CT 扫描指导跟骨骨折闭合复位术中固定方式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拟行手术的 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36例,分为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组18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18例,对闭合复位内固定进行患侧 CT 扫描,了解骨折具体移位形态,指导术中螺钉植入方式,并对术后3 d 及术后6个月的跟骨 bohler’s 角及跟骨高度进行测量、比较,并对跟骨功能进行 AOFAS(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结果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组术后第3天bohler’s 角25.3°~40°(34.8±5.12°),跟骨高度41~54 mm(47.5±3.94 mm),术后6个月 bohler’s 角25.4°~39.8°(34.7°±5.15°),跟骨高度40~54 mm(47.4±5.29 mm),术后6月 AOFAS 评分优15足,良2足,可1足,优良率94.4%,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术后3 d bohler’s 角26.3°~39.6°(34.8°±5.24°),跟骨高度35.5~53.5 mm(47.6±5.25 mm),术后6个月bohler’s 角26.2°~39.7°(34.7°±5.24°),跟骨高度35.3~53.4 mm(47.5±5.29 mm),术后6月 AOFAS 评分优13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88.9%,两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组间比较,跟骨高度和 bohler’s 角角度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前 CT 平扫,可以直观的了解跟骨折的具体移位情况,可以更加准确的复位及调整螺钉的布局,符合骨折复位、固定的基本原则,术后关节面塌陷及骨折再移位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无统计学差异,但减少了切开复位的手术并发症,提高了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益肾补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骨折愈合的临床效果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3例骨质疏松症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拟行PFNA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2例和中药组41例.2组患者均给予PFNA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镇痛、抗生素预防感染、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静脉血栓等常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二甲醚代替柴油作为燃料的发展,以及二甲醚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伤椎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结合十七味大活血胶囊口服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67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最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22)。对照组给予跨伤椎固定的基础上再经伤椎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自制十七味大活血胶囊口服。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个月椎前缘高度、椎中缘高度和后凸角度,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3个月椎前缘高度、椎中缘高度均明显增加(P<0.05),后凸角度均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椎前缘、椎中缘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在治疗后1周、3个月均明显减少(P<0.05),JOA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在治疗后1周、3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伤椎置入单向椎弓根螺钉结合十七味大活血胶囊口服更利于伤椎前中柱交界处的复位,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益肾补骨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术后骨折愈合的临床效果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83 例骨质疏松症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拟行 PFNA 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 42 例和中药组41 例。2组患者均给予PFNA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镇痛、抗生素预防感染、低分子肝素钠预防静脉血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给予口服碳酸钙D3片治疗,中药组给予口服益肾补骨汤治疗,疗程为3个月并随访24个月以上。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过程中,常规组和中药组分别有2例和1例失访,最终有80例患者(每组各40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1.9 ± 8.3)个月。(2)术后3 d和1周,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3)术后1周和10周,2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在术后1周对红细胞沉降率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4)中药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1.0 ± 0.65)周,较常规组的(12.2 ± 1.18)周明显缩短(P<0.01)。(5)术后10周,中药组血清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及常规组血清tPINP、OC、IGF-Ⅰ水平均较术后1周明显升高(P< 0.05),且中药组血清tPINP、OC、BALP、IGF-Ⅰ水平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或P<0.01)。(6)术后10周,2组患者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CTx)水平均较术后 1 周明显降低(P< 0.05),且中药组血清iPTH、TRACP5b、sCTx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7)中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0.0%(8/40)(P<0.05)。【结论】 益肾补骨汤能显著加快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术后骨折愈合过程,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益肾补骨汤可以促进成骨、抑制破骨等骨代谢过程以及改善骨折端微循环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大量外省民工流入开平县东山镇,伴随输入疟疾传染源,导致1991年5、6月份东山镇疟疾局部暴发流行,2个月时间发现间日疟病人211例,月发病率为92.2/万。疫情发生后,经过流行病学调查,采取溴氰菊酯浸泡蚊帐和现症病人根治等综合措施,7月份以后月发病率下降至21.9~50.7/万之间;1992年年发病率较1991年下降77.1%,取得较好防治效果。现将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