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延瑜  刘懋述 《四川医学》2007,28(6):620-620
患者,男,34岁。因活动后心累3个月于2005年12月1日入院。入院前3个月患者轻微活动感心累,经休息后能缓解,能平卧,无双下肢水肿。曾于2005年9月15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瘤,建议其作手术治疗被拒绝,回家休息服药治疗。入院前2d受凉后突发咳嗽、气促、心累加重,不能平卧,吐白色痰,服药休息无效。  相似文献   
2.
1972年10月~1986年10月我院自拟健脾消导止泻的楂术二子汤治疗88例婴幼儿腹泻,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男性48例,女性40例,年龄≤1月1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均治疗4周,然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0.4%,对照组为48.1%;起效时间观察组为(6±1.2)d,对照组为(10±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力衰竭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改变认识的深入,心力衰竭治疗方法上有了很大改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如今,ACEI,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为核心的"神经内分泌拮抗"药物以及"药物-电机械综合治疗"等方法的研究都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刘延瑜  刘懋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639-2641
高血压危象是指在原发或继发高血压病程中,常在诱发因素下出现,如强烈的情绪变化,精神创伤,心身过劳,寒冷的刺激和内分泌失调等。周围细小动脉暂时强烈痉挛,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尤其是收缩压升高为主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侯群。由于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0%以上,故高血压危象也以原发性高血压为多。高血压危象分型:(1)高血压脑病;(2)高血压危象伴颅内出血;(3)儿茶酚胺突然释放所致高血压危象;(4)高血压危象伴急性肺水肿;(5)高血压危象伴肾脏损害;(6)高血压危象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7)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目前有效的降血压新药不断涌现应用于临床,使高血压危象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病死率亦降低。  相似文献   
6.
病例报告患者蒋华琼,女,37岁,已婚,工人。因蹲位性尿道流血半月,于1985年9月8日入院。4月前左中下腹胀痛伴阴道流暗红色液,时有肉丝样组织掉出,经诊断性刮宫术病理检查为分泌期宫内膜间质轻度蜕膜样变。后用人工周期调整月经,B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的新认识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96年全国性糖尿病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2%,总人数逾3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T2DM)占糖尿病总体人群95%以上,患病率高,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现就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急,病情较重,常伴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SAP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从1998—02/2004—08郫县中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SAP患者1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均治疗4周,然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0.4%,对照组为48.1%;起效时间观察组为(6±1.2)d,对照组为(10±1.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