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结膜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治疗机制。方法 应用百日咳疫苗联合完全弗氏佐剂及同种鼠结膜抗原,多点注射小鼠诱导结膜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分别用0.05%或1%环孢素A滴眼液及0.025%地塞米松滴眼液予以治疗,并以注射0.9%氯化钠溶液小鼠作为对照组。观察对照组及各实验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的变化;作病理切片观察结膜杯状细胞破坏程度及破坏后的恢复程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用免疫组化SP法测量结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及腺样层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0.05%环孢素A滴眼液治疗前后小鼠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结膜杯状细胞数和AQP3表达量都有明显变化,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1%环孢素A滴眼液虽然也有明显治疗作用,但对眼表有明显刺激;0.025%地塞米松滴眼液无明显治疗作用。结论 环孢素滴眼液对结膜干燥综合征有明显治疗作用,机制包括抑制淋巴细胞,增加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上调结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及腺样层AQP3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2.
3.
b-FGF,VEGF在碱烧伤大鼠角膜中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角膜碱烧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鼠角膜中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烧伤35只Sprague-Dawleg(S-D)大鼠角膜,建立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的形态学分析来评价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鼠角膜烧伤后不同时间点b-FGF及VEGF在角膜中的表达。结果 大鼠角膜烧伤后2db-FGF及VEGF开始增高,伤后7d达到高峰,然后2种因子的表达下降,14d后显著下降,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与两种因子的表达呈明显的平行关系。结论 碱烧伤后,大鼠角膜b-FGF,VE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形成有相关性,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Taq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应用片段长度差异等位基因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FLDAS-PCR)技术,检测158例DR患者和198名正常对照者的VDRTaq基因多态性。结果VDRTaq基因型在DR患者中的分布为TT型106例,占67.1%,Tt型33例,占20.9%,tt型19例,占12.0%;在正常对照者中的分布为TT型165例,占83.3%,Tt型23例,占11.6%,tt型10例占5.1%。DR患者与正常对照者TT、Tt、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与维生素D受体Taq基因多态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D受体TaqⅠ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TaqⅠ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 方法 应用片段长度差异等位基因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FLDAS-PCR)技术,检测158例DR患者和198名正常对照者的VDRTaqⅠ基因多态性。 结果 VDRTaqⅠ基因型在DR患者中的分布为TT型106例,占67.1%,Tt型33例,占20.9%,tt型19例,占12.0%;在正常对照者中的分布为TT型165例,占83.3%,Tt型23例,占11.6%,tt型10例占5.1%。DR患者与正常对照者TT、Tt、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与维生素D受体TaqⅠ基因多态性有一定的关系。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94-96)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散光对小学生屈光变化的影响,为儿童近视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川沙学区某小学一年级学生209人(418眼)进行眼科普查,了解其基础屈光状态。后随访2年,每年复查其屈光状态的变化情况。应用Minitab统计软件对无散光眼组、有散光眼组近视化进展程度进行比较,并对有散光组分别分析不同散光度数、不同散光轴向眼近视化进展的差异。结果有散光组近视化速度均高于无散光组,且两组间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散光度数组与无散光组相较,其近视化进展的程度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2.00-1.25D散光组近视化进展速度最快。不同散光轴向对近视化促进作用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眼散光可促进儿童近视化的进展。在对儿童进行屈光矫正的过程中,应对散光进行合理矫正,以达到进一步控制近视发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KTP激光联合聚维酮碘灌洗治疗泪小管炎的疗效。方法泪小管炎18例(18眼)。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泪小管,直到泪道内无分泌物溢出,发现泪小管结石者,需彻底清除结石;然后用KTP激光疏通泪小管;最后用聚维酮碘灌洗泪道,30s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清除泪小管及结膜囊内残留的聚维酮碘。以后用上述方法隔日冲洗1次,直到泪小管炎症消退。结果经上述治疗后所有患者溢泪、溢脓症状消失,泪小管红肿消退,泪道冲洗通畅。随访6个月,17例无复发,1例在4个月时出现泪小管阻塞,但泪道冲洗无脓性分泌物,再次用KTP激光疏通后症状消失。结论KTP激光联合聚维酮碘灌洗治疗泪小管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结膜干燥综合征的动物模型。证实实验动物出现结膜干燥综合征后,予以环孢素A(CsA)滴眼液治疗,观察环孢素A滴眼液对结膜干燥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结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及腺样层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量的变化以及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的改变。方法百日咳疫苗+完全弗氏佐剂+同种鼠结膜抗原,多点注射于小鼠的足塾、背部皮下及四肢腋下淋巴结,诱导结膜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再用环孢素A滴眼液予以治疗。观察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的变化;作病理切片观察结膜杯状细胞破坏程度及破坏后的恢复程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用免疫组化SP法测量结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及腺样层AQP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CsA滴眼液治疗前后小鼠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结膜杯状细胞数和AQP3表达量都有明显变化,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结论CsA滴眼液对结膜干燥综合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治疗的机理包括抑制淋巴细胞,增加结膜杯状细胞的数量,上调结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及腺样层AQP3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泪道激光联合Y型硅胶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的效果.方法 52例(59眼).慢性泪囊炎41眼,鼻泪管阻塞18眼.先用KTP激光疏通泪道阻塞部位,然后将Y型硅胶管表面涂典必殊眼膏后从鼻腔逆行植入阻塞的泪道部位.术后用抗生素眼液定期冲洗泪道.结果 全部一次成功植入Y型硅胶管,术中均未出现并发症.留置硅胶管3~8个月.5眼置管后出现鼻腔内分泌物增多,2眼分别在置管1个月和3个月时因打喷嚏导致硅胶管滑脱,所有患者均顺利拔管,拔管后随访6~12个月.治愈44眼(74.6%),好转11眼(18.6%)无效4眼(6.8%).结论 泪道激光联合Y型硅胶管逆行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和鼻泪管阻塞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