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型计算机日渐普及 ,计算机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 ,计算机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 5] ,同时 ,我院于2 0 0 1年 12月成功完成了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ic 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 ,PACS)和放射学信息系统 (RIS)的建立 ,实现了图像复制、信息同步显示、快速传递、病人资料存储等医学影像图像的电子化管理。结合教材和临床病例 ,我们在 99级《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 ,利用PACS及以往教学资料制作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多媒体教学课件 ,并经理论课和实习课检验 ,取得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下颌曲面体层和螺旋CT对下颌骨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2例下颌骨创伤患者分别行下颌曲面体层和螺旋CT扫描。结果:42例患者74处骨折中,螺旋CT对下颌骨骨折部位的显示率为100%,而下颌曲面体层的显示率为82.43%,且移位情况不能明确。两种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被下颌曲面体层显示而被螺旋CT显示的下颌骨骨折的9例患者13处骨折中,都在下颌骨的后部,这些部位易被下颌曲面体层所遗漏。并且对原手术计划作了相应的更改。结论:采用螺旋CT比单独采用下颌曲面体层,对下颌骨骨折的发生部位和移位情况更为有效、准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3.
104例少年儿童唾液腺肿瘤的临床分析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邓芳成,欧新荣,郭新程,王承兴,张胜,粟红兵,刘宪初关键词肿瘤;唾液腺;儿童;诊断少年儿童唾液腺肿瘤较少见,但恶性率相对比成年人高。本病临床上缺乏典型恶性特征,较易误诊为炎症。迄今有关文献报道较...  相似文献   
4.
上颌窦窦底高度增龄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上颌窦窦底的高度,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从7-11岁(1组)、13岁(Ⅱ组)、27-31岁(Ⅲ组)、47-51岁(Ⅳ组)及67-71岁(V组)五个年龄段中随机选择250份全颌曲面断层片,每组50张,男女各25张。以硬腭为参照,用曲面断层射线机自配的Planmeca Dimaxis Pro软件中的电子尺,测量上颌窦窦底至硬腭的距离,所得数值在每个年龄组内进行男女间比较,在五组间行两两组间比较。结果Ⅱ组和Ⅲ组组内男女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3岁组中女性的上颌窦窦底至硬腭的平均距离大于男性,27-31岁组中女性的此平均距离小于男性,差异具有显著性。I组与其他各组及Ⅱ组与Ⅲ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7-11岁组的上颌窦窦底至硬腭的平均距离明显小于其他各年龄组,13岁组此平均距离明显小于27-31岁组。结论在生长发育阶段,上颌窦窦底位置随年龄增长不断下降,在成人阶段,此位置未见明显变化。儿童在7-11岁时,上颌窦窦底位于硬腭之下,两者间距为2.81mm。在生长发育期,女性的上颌窦窦底低于同龄男性。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5岁。因左侧上颌后牙出血半年就诊。口腔检查发现:左侧上颌第三磨牙远中探及一低位阻生牙,牙龈红肿、出血,其他第三麻牙后未探及多生牙。病人诉左侧下颌后牙曾拔过牙,  相似文献   
6.
病人,陈某,女,12岁。因左上后牙自发性疼痛1月求诊。口腔检查发现:左侧上颌第二乳磨牙近中邻合面深龋。2度松动,叩痛。摄全景X线片显示:上颌左、右侧乳尖牙、乳磨牙均先天性无恒牙胚(图1),而下颌正常。  相似文献   
7.
病人, 陈某,女,12岁.因右上后牙自发性疼痛1月求诊.口腔检查发现:右侧上颌第二乳磨牙近中邻合面深龋.2度松动,叩痛.摄全景X线片显示:上颌左、右侧乳尖牙、乳磨牙均先天性无恒牙胚(图1),而下颌正常.牙槽骨无吸收,骨质密度正常.口腔黏膜、腺体、皮肤毛发、汗腺等发育正常.询问其母怀孕期间无感染等意外,该病人足月产,营养、发育良好.检查其父母牙颌均无异常,非近亲结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