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
目的:评价新型内插销式桩核冠应用于深覆伴重度牙体缺损患者的修复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深覆患者36颗磨牙残冠,采用新型内插销式桩核冠固定义齿修复经过4年临床随访,观察其在深覆伴重度牙体缺损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新型内插销式桩核冠固定义齿保存了重度牙体缺损患者的残根残冠,有效提高咀嚼效率。结论:新型内插销式桩核冠固定义在深覆患者重度牙体缺损修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β_2微球蛋白(β_2-MG)联合检测对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HSP患儿45例,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放射免疫法测定血β_2-MG,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HSP患儿Cys-C、β_2-M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1)。结论血清Cys-C和β_2-MG可作为HSP早期肾损伤的检测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IKD)的早期诊断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23例临床表现未达到川崎病全部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儿发热均超过4d,在川崎病其他5项临床诊断特征中,具备4项主要表现者13例(56.5%),具备3项主要表现者7例(30.4%),具备2项主要表现者3例(13.0%),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阿斯匹林治疗,均获治愈或好转.结论 发热时间长、卡疤红肿、肛周脱皮、WBC计数及CRP明显升高、ESR增快有助于IKD诊断,正确治疗可获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窒息致心肌损害新生儿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和FDP治疗,1次/d,10d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心肌酶学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策略在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73例,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控风险因素多维度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持续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新生儿,可缩短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儿家属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出生早期体重增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了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间在本院住院的VLBW共136例,将患几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包括能耐受患儿肠道内营养),试验组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综合营养液(综合营养液包含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根据患儿每日体重及检验报告进行调配)静脉输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体重增长情况、热量摄入情况、住院天数、出院时体重及存活率.结果 试验组患儿存活率为82.61%,而对照组患儿的存活率为70.15%,明显低于试验组(x2=8.374 5,P=0.006 5).试验组患儿第1周的体重每日平均增长幅度明显快于对照组(t=44.101 4,P<0.01),1月内平均热量摄入也显著高于对照组(t=4.473 8,P<0.01).两组患者出院时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4 1,P=0.38),但试验组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t=7.401 7,P<0.01).结论 予以VLBW早期静脉营养,能够有效提高患儿体重增长幅度,增加热量摄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死亡率,对VLBW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口渗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364例患儿413例次导管穿刺点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穿刺口渗血的176(42.6%)例次,其中轻中度出血164例次,重度出血12例次;穿刺后24 h内渗血29(7.2%)例次;开始出现渗血时间为(4.19±2.95)d;中心静脉导管固定缝线的脱落、导管移位、管道留置时间4 d是穿刺口渗血的危险因素,患儿年龄3岁是保护因素。结论患儿的年龄、管道留置时间、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过程中穿刺口渗血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指由于围生期缺氧窒息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部分患儿可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1],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研究表明[2-3],亚低温治疗可改善神经系统的预后。本研究对我院36例中重度HIE新生儿在生后6h内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持续72h,并与常规对照组比较,评价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