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心理护理对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3月~2005年3月我科住院的50例SAH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对照组16例,对观察组病人有计划地实施护理干预并贯穿于整个住院治疗过程,对照组病人均接受常规护理和治疗。结果提示观察组的病人治愈率明显提高,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提示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神经康复(Neurologic Rehabilitation)是发病后立即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急性期之后或恢复期才进行的与药物及其他治疗完全脱节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随机将600例1岁以下的患儿及新生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方法采血。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83.6%,对照组为71.6%,而且实验组溶血及凝血的机会少。结论:采用新方法采集患儿血标本优于传统方法,值得推广,且提高了门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发生率高、复发率高、预后差。颈动脉粥样硬化是IS最重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它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复发以及梗死的部位密切相关。国外文献报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狭窄程度与复发性I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双功彩超)对急性IS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复发性IS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临床常见的类型有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预防门诊静脉采血晕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来我院门诊采血的6岁~40岁的22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日期将其分为2组,单日就诊采血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采血护理指导,共1172例;双日就诊采血的为观察组,进行多方面护理干预,共1112例。对比2组患者晕针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晕针率为9.7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0.54%,差别显著(P<0.01)。结论从心理到生理多方面的护理干预(包括放松疗法、针对性体位、舒适的环境及良好的服务、熟练的操作技术、有效的沟通等)能有效降低门诊采血患者的晕针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冠心病监护室(CCU)的成立使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而CCU患者能够平安度过危险期也得益于整体护理的深入实施。笔者对CCU 83例AMI患者的不良心态进行分析并运用护理程序给予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卒中并睡眠障碍的发生率约为25.17%,此病病人往往因各种功能障碍易产生心理和躯体不舒适,出现失眠、过度睡眠、日间过度嗜睡等症状,同时病人血压升高,引起脑梗死症状加重,严重威胁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选取我科住院的脑卒中睡眠障碍病人53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6h内脑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56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重视治疗前后的监测和并发症观察。结果:30d后治愈36例,好转6例,加重12例,死亡2例。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是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溶栓前的准备工作能确保溶栓顺利进行,溶栓时及溶栓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肢体功能变化可及时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