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间歇使用BiPAP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对6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平喘止咳祛痰、持续低流量吸氧及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H、P02、PCO2)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iPAP通气治疗4h后,PO2升高、PCO2降低;治疗24h后P02明显升高、PCO2明显降低、pH值改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通气适用AE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PH值且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入住综合ICU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80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先用单因素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7.50%。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低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机械通气时间、多种抗生素的应用、ICU住院天数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机械通气时间和多种抗生素的应用的相对危险度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1.257(1.004~3.587)、P=0.024,6.243(4.013—39.525)、P=0.007。结论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相关,机械通气时间和多种抗生素的应用是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院内真菌感染的类型及易感因素。方法收集我院ICU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患者确诊为医院感染的各类标本共156株送检。结果156株标本中深部真菌感染52例,占33.3%;分离出的真菌标本中,真菌感染阳性标本前3位分别是痰液、尿液、大便,其中痰液标本阳性有30例(占57.69%);前3位的真菌菌种分别为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球念珠菌,其中白色念珠菌为30例(占57.69%)。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患者易发生真菌感染,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NT-proBNP检测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中心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48h以上、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监测患者的血浆NT-proBNP值,动脉血气分析及APACHEⅡ评分,分析之间的相关性。比较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浆NT-proBNP值,动脉血气分析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观察其随病情变化的规律。评价血浆NT-proBNP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结果 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血浆NT-proBNP值分别与PaCO2和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与PaO2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后血浆NT-proBNP值、APACHEⅡ评分和血气分析指标等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检测可作为预测AECOPD肺功能和预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的指标,在AECOPD呼吸衰竭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发展变化的预测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ICU)的普及和现代化监测与机械通气治疗的发展,危重病人抢救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合理使用呼吸机,正确认识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我院ICU2001年1月~2005年10月202人次(190例)机械通气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两种肠内营养喂养方式对危重昏迷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昏迷患者70例,根据喂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肠内持续滴注组(试验组)35例,肠内分次人工灌注组(对照组)35例.入院48 h后,使用肠内高营养多聚合剂(能全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喂养方式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相关性.试验组的胃肠道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持续滴注鼻饲营养喂养方式可明显降低危重昏迷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浆(1, 3)-β-D-葡聚糖检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48h以上, 临床确诊均为肺部真菌感染的3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 以33例无真菌感染的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抽取静脉血做(1, 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 将试验结果与病原学诊断结果相比较, 计算G试验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浆(1, 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有32例阳性, 血浆(1, 3)-β-D葡聚糖含量为96.10±12.31pg/ml;对照组患者血浆(1, 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有3例阳性, 血浆(1, 3)-β-D-葡聚糖含量为4.30±1.77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1, 3)-β-D-葡聚糖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性为94.11%、90.90%;血浆(1, 3)-β-D-葡聚糖检测的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为91.43%、93.75%。结论 血浆(1, 3)-β-D-葡聚糖检测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部真菌感染具有快速、可靠等优点, 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PAB)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AMI,根据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作为并发HF的依据,将120例分为HF组70例和非HF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AMI并发HF的影响因素;观察HF组中不同Killip心功能分级患者hs-CRP及PAB水平,并分析其与Killip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析hs-CRP/PAB对AMI并HF的诊断效能。结果年龄、NT-pro BNP、hs-CRP、PAB、hs-CRP/PAB是AMI并发HF的影响因素。HF组随着Killip心功能分级的升高hs-CRP水平逐渐上升,PAB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F组hs-CRP水平和Killip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67,P=0.012),PAB水平和Killip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66,P=0.025)。hs-CRP/PAB诊断AMI并发HF的灵敏度为96.98%,特异度为95.6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8,与其他影响因素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并发HF时hs-CRP、PAB水平升高,hs-CRP/PAB与AMI合并HF密切相关,hs-CRP/PAB比值越高提示发生HF的风险越大,可作为AMI并发HF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