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插管是院前急救人员必须具备的急救技能之一,在很多情况下气管插管是拯救患者生命的必须手段。在院前急救中对于呼吸、心搏骤停,急性呼吸衰竭,大量呼吸道内分泌物需插管作气管内吸引,严重的中枢神经疾病和颅脑损伤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严重的急性中毒导致的呼吸抑制等,都应该立即进行紧急气管插管。在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中气管插管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称其为“高级人工通气”。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对疼痛不敏感.其实,婴儿术后疼痛急需有效安全的治疗[1].我院选择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行眶下神经阻滞,观察其在婴儿唇裂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春  龚园  孙德海  石波  冯雪刚 《四川医学》2007,28(11):1274-1275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γ-羟丁酸钠复合表面麻醉在小儿气道异物手术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气道异物的患儿分别以异丙酚1mg/kg或γ-羟丁酸钠80mg/kg诱导,然后行表面麻醉,完成手术。术中监测小儿的麻醉诱导时间(T1),术毕苏醒时间(T2),患儿手术过程中的心率、术毕15min呼吸道梗阻和SpO2〈95%的例数,术中呛咳例数。结果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但异丙酚复合表面麻醉组的患儿的所有监测指标与γ-羟丁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表面麻醉较γ-羟丁酸钠复合表面麻醉的麻醉方法均可完成手术,但异丙酚组有显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5.
齐刺是中国针灸十二节中的一种特殊针法,临床上较常用,我试用齐刺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侧副韧带损伤及梨状肌综合症,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CPB)患者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心血管择期手术患者(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CPB过程中给予乌司他丁,对照组CPB过程中给予生理盐水,每组15例。分别于术前、转流前、转流后30 min、停转流、手术结束、术后1 d和术后3 d动态监测两组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浆sTM、vWF和ET-1在CPB期间和术后1 d均显著增高,NO在CPB期间和术后1 d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指标术后3 d恢复到术前水平。对照组未能恢复。观察组患者CPB期间至术后3 d的血浆sTM、vWF和ET-1均低于对照组,NO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CPB可导致全身性VEC的急性损伤,乌司他丁可以减轻CPB导致的VEC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救护员就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也称"第一目击者".救护员培训的授课技巧:1、精选教案内容,力求化繁为简,核心是围绕救护操作技能来选择教案的内容.2、介绍两个概念"救命的黄金时刻"和"人道救援医学",讲透学习意义.3、强调安全救护,注重救护细节:一要让学员清楚自己救护能力的极限,量力施救.二是注重救护过程中细节的讲解,让学员精确掌握操作要点.4、通过制作幻灯、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教学模型、穿插实际病例等多个方面来灵活教学手段,增进学员学习乐趣.总之,在进行救护员培训时,授课人掌握一些援课技巧,注重实用性强的救护操作细节的讲解,是提高培训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硬膜外阻滞平面对手术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和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中下腹部手术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患者60例,ASA Ⅰ~Ⅱ级,分为中阻滞平面组(T4组,n=32)和低阻滞平面组(T10组,n=28).两组麻醉阻滞平面分别控制在T4和T10以下,观察15 min后,分别在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靶控输注丙泊酚,输注30 min后停止.记录硬膜外阻滞前,硬膜外阻滞后每5分钟及输注丙泊酚前、后各时间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并记录达到镇静程度的诱导时间、恢复时间及丙泊酚的诱导用量和维持用量.结果 中阻滞平面组(T4组)的患者镇静诱导时间较低阻滞平面组(T10组)缩短(P<0.01),从镇静状态恢复到清醒的恢复时间较低阻滞平面组(T10组)延长(P<0.05),中阻滞平面组丙泊酚诱导和维持用量较低阻滞平面组减少(P<0.01).结论 与低位硬膜外阻滞比较,中位硬膜外阻滞时丙泊酚镇静起效较快,恢复较慢,并可减少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9.
气管插管是院前急救人员必须具备的急救技能之一,在很多情况下气管插管是拯救患者生命的必须手段.红院前急救中对于呼吸、心搏骤停,急性呼吸衰竭,大量呼吸道内分泌物需插管作气管内吸引,严重的中枢神经疾病和颅腩损伤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严重的急件中毒导致的呼吸抑制等,都应该立即进行紧急气管捕管[1].在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中气管插管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称其为"高级人工通气".  相似文献   
10.
陈春  龚园  杨鹏  冯雪刚  汤和青  侯俊  方为 《四川医学》2012,33(7):1169-1171
目的探讨低剂量的纳洛酮对曲马多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所有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2mg/kg曲马多负荷量,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镇痛药物选择曲马多20mg/kg,Ⅰ组不用纳洛酮(n=20),Ⅱ组纳洛酮2.4μg/kg(n=20),Ⅲ组纳洛酮4.8μg/kg(n=20),Ⅳ纳洛酮9.6μg/kg(n=20),稀释成100ml。PCA泵输注速度2ml/h,锁定时间15min。通过双盲方法分别于使用PCIA后1、6、12、24h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评分,记录恶心、呕吐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 75例患者参与这项研究,这些患者中曲马多静脉镇痛均提供了满意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纳洛酮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Ⅳ组在6h、12h和24h的镇静评分更低,P<0.05,恶心、呕吐评分在1、6、12、24h较对照组更低,P<0.05。而不同剂量纳洛酮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的纳洛酮可以缓解曲马多引起的不良反应,而对其镇痛效应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