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99Tcm-MDP骨扫描病灶特点。方法 :306例前列腺癌患者均行99Tcm-MDP骨扫描,骨扫描不能确诊骨转移时再经CT、MRI和病理及临床随访等进一步确诊有无骨转移。结果:306例前列腺癌患者中,99Tcm-MDP骨扫描阳性病例数为183例,最终确诊骨转移者129例;阴性病例数为123例,最终7例确诊为骨转移。最终经CT、MRI和病理及临床随访等明确骨转移者总计136例,占44.44%。在136例骨转移患者中,99Tcm-MDP骨扫描诊断骨转移Ⅰ级病例数为59例,Ⅱ级病例数为31例,Ⅲ级病例数为46例。99Tcm-MDP骨扫描诊断骨转移总病灶数为648个,其中骨盆骨转移病灶数为197个(占30.40%);脊柱骨转移病灶数为163个(占25.15%);肋骨转移病灶数为125个(占19.29%);四肢骨转移病灶数为79个(占12.19%),其中股骨近端最常见为57个(占四肢骨的72.15%);胸骨转移病灶数为49个(占7.56%);颅骨及其他骨转移病灶数为35个(占5.40%)。结论:99Tcm-MDP骨扫描是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分级的首选检查方法,前列腺癌易发生骨转移的病变部位依次为骨盆、脊柱、肋骨、股骨近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99m Tc-MDP骨扫描在前列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26例前列腺癌患者行99m Tc-MDP全身骨扫描;入院后即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以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Ca、P。结果99mTc-MDP骨扫描显示无骨转移(阴性)195例;有骨转移(阳性)131例,其中Ⅰ级62例、Ⅱ级25例、Ⅲ级44例。与99m Tc-MDP骨扫描阴性者比较,骨扫描阳性者血清CRP水平升高( P<0.01),但血清ALP、Ca、P水平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99mTc-MDP全身骨扫描可作为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筛选手段,血清CRP越高,99m Tc-MDP全身骨扫描阳性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ET-CT中SUV值与肿瘤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alpha,HIF-1α)、AKT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测定肿瘤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HIF-1α、AKT表达。分析SUVmean值与组织病理关系及与HIF-1α、AKT表达的相关性。结果2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为高摄取,SUVmean值为(5.42±1.67)。SUVmean值与HIF-1α(r=0.595, P=0.006)、AKT(r=0.522,P=0.018)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18F-FDG的浓聚与肿瘤组织的缺氧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131Ⅰ治疗Graves病患者12个月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方法 Graves病患者539例依据甲状腺质量、甲状腺最高摄碘率及病情严重程度等计算个体化131Ⅰ治疗剂量,一次性空腹口服,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血清促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并于治疗12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3,6,12个月后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增高,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及游离甲状腺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12个月后痊愈335例,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96例,好转81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个体化方案一次性空腹口服131Ⅰ治疗Graves病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验证脑功能区的自动提取法在18F-FDG PET/CT脑显像中提取位置的准确性,并初步探讨在视觉功能区和储尿功能区中的应用。方法:对14例正常人按有无光刺激分成二组进行18F-FDG PET/CT脑显像以及25例正常人储尿和未储尿状态下分别进行18F-FDG PET/CT脑显像,采用图像配准和图像形变方法,将脑图像标化到标准的Talairach坐标空间,按各脑部功能区对全脑中坐标点分类,分析光刺激和受储尿刺激影响的脑解剖功能核团。结果:该方法成功地将目标图像与标准坐标空间配准,提取的视觉脑功能区和储尿中枢位置符合解剖学定义。受光刺激,6个核团代谢增高,5个核团代谢降低。受储尿刺激13个核团代谢增高,9个核团代谢降低。结论:脑功能区自动提取法对PET/CT脑显像对特定脑区分析显示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的特点,为研究特定脑感兴趣区提供了一个客观,细致分析方法。18F-FDG PET/CT脑显像为临床研究脑功能提供了功能-解剖学参考和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99mTc - DTPA(亚锡喷替酸)肾小球滤过率、血清肌酐(Scr)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pro)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病不同病程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118例SLE患者以及正常人群对照组60例,分别测定GFR、Scr及24hpro。结果 病程< 5年的SLE患者GFR值及24hpro含量均出现异常;而Scr未出现明显下降,病程5-10年和> 10年组与正常组相比较Scr、24hpro及双肾GFR值均有差异(P < 0.05)。结论 GFR随着狼疮肾炎病程的进展呈持续下降趋势;24hpro在病变早期即出现异常且在整个病程中持续增高;Scr在狼疮肾炎早期未见明显异常,随着病程的进展呈进行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因子(CVF)耗竭体内补体对Thy-1肾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凋亡病变及其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生蛋白45α(Gadd45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抗胸腺细胞抗血清(ATS)复制大鼠Thy-1’肾炎(Thy-1N)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hy-1N组和CVF+Thy-1N组。取各组大鼠血清检测补体CH50活性。另取各组大鼠肾皮质,行电镜和TUNEL染色检查判断其肾组织细胞凋亡的病理变化;用RT-PCR和real-timePCR检测大鼠肾组织凋亡相关基因,即Gadd45α mRNA丰度;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Gadd45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VF+Thy-N组补体CH50活性明显下降,与Thy-1N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1)。电镜和TUNEL染色观察到Thy-1N组大鼠GMCs有凋亡病变,而CVF+Thy-1N组凋亡病变则显著减轻。Thy-1N组大鼠肾皮质Gadd45α mRNA 40 min开始上调,3h达到峰值,而用CVF处理的Thy-1N大鼠,Gadd45α mRNA丰度则明显低于Thy-1N组(P〈0.01);Thy-1N组Gadd45α蛋白水平3h时显著增多,而CVF+Thy-1N Gadd45α蛋白水平明显低于Thy-1N组(P〈0.01)。结论:CVF耗竭补体可显著减轻大鼠Thy-1肾炎凋亡病变并抑制Gadd45α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咪达唑仑具有起效迅速,镇静良好,有顺应性遗忘及对心血管影响小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临床麻醉。我院从2004年以来对颈部、上肢手术的384例患者,肌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后按不同的时点进行颈丛臂丛穿刺操作的临床观察,探讨既能达到镇静遗忘,又能主动配合穿刺操作的最佳时间。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心室舒张末期瞬间扩张比(TID)与血管狭窄程度和累及范围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行99mTc-MIBI心肌灌注运动和负荷检查的患者183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所示的血管狭窄程度和累及范围及核素灌注显像的缺血程度分类,比较不同程度的狭窄和缺血TID值。结果:在无狭窄组和无缺血组的TID值分布为0.9~1.1,狭窄组和缺血组TID值随累及范围扩大和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但在轻度缺血及狭窄组与正常组的比较中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而狭窄程度大于70%或心肌灌注呈不可逆的缺血组TID值均有显著改变。结论: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的TID计算可反映心功能状况,对评估心肌缺血造成的心功能损害具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99mTc-MDP骨扫描和肿瘤标记物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99mTc-MDP骨扫描和肿瘤标记物在初诊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的意义。方法:对165例初诊不同组织类型肺癌患者行99mTc-MDP骨扫描,并收集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标本,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4项指标的水平。结果:在初诊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腺癌发病率为42.27%,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5.90%,鳞癌骨转移发生率为19.44%;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均值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细胞角蛋白19片段在肺鳞癌、肺腺癌和病理类型不明的患者中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在肺鳞癌灵敏度较高,血清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25在肺腺癌的灵敏度较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血清癌胚抗原在肺鳞腺癌中的灵敏度较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糖类抗原125在小细胞肺癌的灵敏度较高,在组织类型不明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25有较高的灵敏度。选择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肺鳞癌、肺腺癌、肺鳞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阳性率均>75%。结论:在不同组织类型肺癌中,腺癌发病率最高,也最易发生骨转移,鳞癌次之;4种肿瘤标记物的特异度均较高,但灵敏度各不同。联合检测4种肿瘤标记物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的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