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3篇
  3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脏肿瘤的护理措施。方法应用美国RITA1500型射频治疗仪在彩超引导下对肝癌患者实施RFA治疗,术前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精心护理。结果 22例肝癌患者,RFA治疗25次,术中3例出现恶心呕吐,6例血压升高;术后5例出现发热,3例出现局部胀痛,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或消失,无一例出现肠漏、胆漏、出血、皮肤灼伤、电极针折断等并发症。结论精心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是保证RFA治疗肝脏肿瘤成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参数评估及预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疗效反应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分为有效组(n=20)和无效组(n=16)。测量治疗前、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指数(FA)值以及肿瘤最大直径,并搜集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DTI定量参数以及临床因素在不同组间的差异,并评估不同参数预测NACT疗效的诊断效能。结果:治疗前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DC值(P=0.008)、年龄(P=0.04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指标(P=0.035)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有效组和无效组的ADC值(P=0.024)和肿瘤最大直径(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ROC曲线显示治疗前ADC值结合SCC的联合指标预测NACT疗效曲线下面积(AUC)0.802,高于单个参数ADC值(AUC=0.750)以及SCC(AUC=0.663)。结论:DTI定量参数ADC值以及临床因素SCC指标可在治疗前预测及评估宫颈癌NACT的疗效反应,治疗前ADC值和SCC的联合指标在预测宫颈癌NACT疗效上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低温保存外周造血干细胞的活性,为临床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方便有效的保存方法。方法:常规方法动员外周造血干细胞,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造血干细胞,将采集好的干细胞加入肝素钠1250U后,放置4℃冰箱保存48~72h,预处理结束24h后回输。结果:全部病例获造血重建,MNC、CD34 细胞回收率分别为95.7%、91.4%,与保存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冰箱保存外周造血干细胞48~72h的方法是安全、可靠的,适用于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复合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妇科手术,随机双盲分成地塞米松10 mg复合氟比洛芬酯100 mg组(Ⅰ组)、氟比洛芬酯组100 mg组(Ⅱ组)、芬太尼50 μg复合氟比洛芬酯组100 mg(Ⅲ组).所有患者均接受L2、L3腰-硬联合阻滞.所有药物按分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一次性静脉注入,观察术后6、12、24、48、72 h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各个时间点,Ⅰ组的VAS评分都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高于其他各个时点(P<0.05);Ⅱ组和Ⅲ组术后48 h和72 h的VAS评分低于24 h(P<0.05).3组组间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追加镇痛药的次数高于Ⅰ组(P<0.05).Ⅲ组恶心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 地塞米松能够协同氟比洛芬酯镇痛作用,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副作用小,是良好的超前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5例NHL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给予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对照组29例仅给予化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sVEGF)水平,并观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为93....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梯度提升机(GBM)算法构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并发间质性肺炎(IP)的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20例DLBCL患者的临床数据,将患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154例和测试集66例,其中51例患者发生IP(占23.18%), 169例患者未发生IP。基于GBM算法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拟合情况。结果 经过筛选,年龄、疾病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吸烟史、乳酸脱氢酶(LDH)这5个最优特征被纳入GBM模型,其相对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年龄、疾病分期、LDH、IPI评分、吸烟史。ROC曲线显示,GBM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2(95%CI:0.800~0.945)、0.891(95%CI:0.755~1.000)。校准曲线显示,GBM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预测概率均与实际IP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DLBCL患者治疗后的IP发生率为23.18%,主要与年龄、疾病分期、IPI评分、吸烟史、LDH水平有关,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GBM模型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恶性淋巴瘤患者在常规化疗后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巩固治疗方法的初期疗效。方法 5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按完全随机设计的原则,按入院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移植组。对照组26例采用CHOP、COMP、VDLP、ABVD等常规化疗方案化疗6个疗程。移植组26例在常规化疗基础上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方案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HD-CTX)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处理方案采用CBV(环磷酰胺、环己亚硝脲、足叶乙甙)。结果 26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快速重建。移植后ANC>0.5×109/L、Plt>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 d、13 d,移植组与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0.77%和34.62%;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61.54%,移植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间6~76个月。移植组和对照组的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83.33%(15/18)和37.50%(6/16),5年EFS分别为58.33%(7/12)和23.08%(3/13),移植组3年、5年EFS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分别为19.23%和46.15%,移植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恶性淋巴瘤患者缓解后的巩固治疗比单纯化疗有更好的疗效,复发率较单纯化疗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ML)的疗效。方法 对15例中、高度ML[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3例,霍奇金淋巴瘤(HL)2例]在首次完全缓解(CR)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在干细胞采集结束后,予CBV方案行预处理,预处理结束48~72 h后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结果 全部病例获造血重建。随访6~36个月,15例患者中13例持续CR(86.7 %),2例患者分别于+120天和+185天复发,复发后经局部放疗加白细胞介素-2治疗,再次获缓解,至今无复发倾向。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ML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延长ML无瘤生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疗效。方法用APBSCT治疗急性白血病8例,恶性淋巴瘤12例,乳腺癌2例,鼻咽癌1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白血病患者化疗缓解后,给予5~9个疗程的化疗巩固治疗,再给予化疗加G-CSF动员;乳腺癌、鼻咽癌均用NP加G-CSF动员;恶性淋巴瘤预处理方案为CBV,急性白血病预处理方案为MAC,乳腺癌、鼻咽癌的预处理方案为CCE,多发性骨髓瘤采用MC。结果25例患者除1例鼻咽癌患者为部分缓解外,24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5×10^9/L、PLT〉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0(9-12)d、13(12-14)d,随访时间3-41个月,1例鼻咽癌患者移植后6个月病情进展,2例白血病分别在移植后3个月及6个月复发,放弃治疗。1例淋巴瘤于移植后3个月复发,复发后经局部放疗再次获缓解,至今无复发倾向;21例至今无病生存,无移植相关的死亡病例。结论APB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及某些实体瘤、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手段之一,APBSCT后对恶性血液病及某些实体瘤患者应定期进行序贯化疗和免疫治疗,以提高其长期无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