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建立基于Real-timePCR技术定量检测牙周组织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方法,并研究该细菌寄生与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包括重度牙周炎患者30例和轻度牙周炎患者20例;另选取牙周健康者20例。采集每位受试者龈沟液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样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结果:重度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7mm,轻度牙周炎患者探诊深度介于3mm至7mm之间,健康者探诊深度3mm。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随着牙周炎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寄生数量与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反映牙周炎的严重程度。Real-time PCR法简单方便,可以快速检查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05—2019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海南省2005—2019年首次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基线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301例研究对象中,男性占85.8%,男女性别比为6.05∶1;平均年龄为(35.95±13.37)岁;未婚者占53.6%;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2.4%;WHO临床分期Ⅰ期者占82.9%;治疗病人治疗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M(P25,P75)为271(139,391)个/mm3;从确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35个月。2005—2019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 病人中,男性、未婚者、≥50岁年龄组、同性性传播感染者、治疗时临床分期为Ⅰ期、确诊到治疗的时间间隔小于1个月者的构成比呈增加趋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者的构成比呈逐年下降趋势( P<0.001)。结论 海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其覆盖面逐渐扩大,治疗时机有所提前,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的感染状况和影响因素,为梅毒及性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2020年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性病门诊诊治的男性就诊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艾滋病知识知晓、高危性行为情况调查,以及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16年—2020年,共监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2 028例,平均年龄(35.46±12.96)岁;在婚占56.71%;本省户籍占85.70%。其梅毒阳性率为11.39%;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8.55%;近3个月与女性性工作者、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者分别占17.31%、20.51%;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占2.91%,近1年曾患过性病占15.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抗体阳性与近1年患有性病(OR=3.51,95%CI:2.48~4.98)和感染HIV(OR=6.33,95%CI:2.96~13.54)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海口地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存在一定的高危性行为,梅毒感染率高。应针对该人群制定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实践指南制订过程中,面临临床问题优先性选择时,纳入的是认可度高且变异性小即评分较高且专家间分歧较小的临床问题,对于认可度高但变异性大的临床问题予以排除,此方法容易使不同原因导致的变异性大但具有实际价值的临床问题未被优先解决,存在一定的方法学和临床局限性。本文通过总结临床问题变异性在临床经验、实践背景、价值观方面产生的原因和内涵,分析变异性量化应用的优势,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学处理建议,为指南制订者在临床问题优先性选择时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07—2017年性病患者的职业和年龄分布特征,为制定性病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信息系统中设置数据筛选条件:①已审核病例;②地区编码为海南省,获取各年度各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报告病例情况。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2007—2017年海南省性病病例资料进行职业和年龄分布分析,并在年龄分布的基础上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结果 海南省2007—2017年性病报告病例数和报告发病率逐年增长,由2007报告的2 862例(34.23/10万)增长至2017年的17 547例(191.35/10万)。2007—2017年商业服务、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三种职业报告病例数和占总报病数的比例均呈增长趋势(P<0.05)。三种职业合计报告病例数占总报病数的比例由2007年的42.42%增长到2017年的74.00%,增长了74.45%。25岁以下人群的性病报告发病率伴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χ2趋势=9.874,P=0.002),25~<30岁年龄段性病报告发病率达到顶峰,随后发病率快速下降(χ2趋势=5.298,P=0.021),60岁年龄段开始报告发病率再次随着年龄增长上升(χ2趋势=5.707,P=0.017)。结论 加强青少年和老年人、社区居民、农民等报告发病率较高人群的性健康教育,防治结合,制定综合的性病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性病疫情。  相似文献   
6.
真实世界研究由于其研究结果更贴近真实世界,在临床研究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真实世界研究不是并列于观察性研究和试验性研究的某种特定的研究设计类型,在真实世界研究的数据分析中更需要关注混杂因素和协变量的控制。正确识别混杂因素和协变量以及合理应用统计方法对其进行控制,可有效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本文介绍了真实世界研究中混杂因素和协变量控制的常见方法,包括分层分析、协方差分析、多因素回归、倾向性评分、疾病风险评分和工具变量分析等,并结合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应用实例展开分析,以期为研究者理解与应用相关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度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输注不同类型红细胞成分的疗效。方法 选取接受输血治疗的83例重度AIHA患者,按患者输注红细胞成分的种类分为三组:A组(27例)输注ABO+Rh同型洗涤红细胞,B组(28例)输注ABO+Rh同型去白细胞红细胞,C组(28例)输注ABO+Rh同型悬浮红细胞。根据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总胆红素(TBIL),在对比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和血清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对比各组输血治疗效果和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患者中继发性AIHA病因主要为结缔组织病和血液系统疾病。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中,致敏在红细胞上的抗体主要为IgG+C3d,其次为IgG,三组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试验中,不规则抗体主要为自身抗体+同种抗体,其次为有血型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三组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红细胞前,各组Hb、RBC、Ret%和T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红细胞后,各组Hb和RBC水平显著高于输血治疗前(P<0.05),Ret%和TBIL水平显著低于输血治疗前(P<0.05)。A组输注血液成分的有效率为71.11%,B组为66.67%,C组为68.89%,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度AIHA患者治疗中,在排除同种异体抗体干扰的情况下,输注同型洗涤红细胞、同型去白细胞红细胞和同型悬浮红细胞疗效均无显著差异,选择ABO+Rh同型去白细胞红细胞或悬浮红细胞更为便捷,不需要进行洗涤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海南省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提供科学数据。 方法 对发生先天梅毒的新生儿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随访调查海南省2007-2014年期间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新生儿,将发生先天梅毒的新生儿作为病例组,将健康生育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探索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期间共发生53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孕妇血清TRURST滴度(OR=2.04,90%CI:1.73~2.42)和分娩前未驱梅治疗(OR=1.82,90%CI:1.09~2.42)以及分娩前治疗药物是普鲁卡因青霉素(OR=2.54,90%CI:,1.11~5.82)是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孕妇血清TRURST滴度每升高一个滴度,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风险增加1.23倍;分娩前未治疗孕妇梅毒较已治疗孕妇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病风险高1.09倍。 结论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危险因素有孕妇血清TRUST高滴度,以及分娩前孕妇梅毒未进行治疗,应加大对这两方面的干预,以期达到控制梅毒垂直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在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目前认为,腹部手术后PGS的发生与多因素及多系统参与胃肠动力的调节和反馈有关,主要因素包括精神过度紧张、疾病种类、手术方式、手术创伤大小、严重营养不良、血糖异常、饮食改变等。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感,继之呕吐,为溢出性,呕吐物多数含有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海南省性病疫情重复报告情况,探索切实可行高效的性病查重方案.方法 登录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按报告地区下载海南省2015-2019年报告的性病病例.分病种建立数据库,筛选身份证、姓名和电话号码任一项相同的病例人工核对.结果 2019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海南省共报告性病病例20 763例,重报995例,5种报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