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眉弓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全部成功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9.5%);术后1例大脑中动脉瘤有轻度偏瘫,1例前交通动脉瘤有单侧下肢轻度瘫痪,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眉弓眶上锁孔手术入路治疗破裂前循环动脉瘤安全有效,创伤轻,可作为多数常见颅底前循环动脉瘤的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与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于驻马店中心医院接受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术治疗的136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62例)和预后良好组(74例)。比较两组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分析血清IL-6、sICAM-1、fractalkine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偏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联合检测对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结果 术后1个月预后不良组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术后1个月血清fractalkine、sICAM-1、IL-6水平与预后情况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3-04—2016-09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共105个宽颈动脉瘤),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均35例),均实施颅内支架辅助栓塞治疗,A组采用LIVS/LVISj r支架,B组采用Solitare支架,C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比较3组术中支架置入成功率、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闭塞结果,同时观察3组早期并发症,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价预后情况.结果 3组支架置入成功率100%、94.29%、1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整体栓塞结果(致密栓塞60.00%、瘤颈残留31.43%、部分栓塞8.57%)较B、C组好(P<0.05);治疗后A组Rankin评分(1.10±0.22)分低于B、C组,A组BI指数(81.29±2.94)分较B、C组高(P均<0.05),B、C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B组22.86%、C组20.00%(P<0.05).结论 LIVS/LVISjr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较好,安全性明显高于Solitare与Enterprise支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GMT及Topo Ⅱα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与肿瘤发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原发性胶质瘤多药耐药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及59例人脑胶质瘤标本MGMT和Topo Ⅱα表达。结果正常脑组织中MGMT和Topo Ⅱα均无表达。在胶质瘤组织中,不同病理分级胶质瘤间MGMT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表达强度显著不同(P〈0.05),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s=-0.431,P〈0.05)。Topo Ⅱα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在不同病理分级肿瘤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表达强度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s=-0.449,P〈0.05)。MGMT和Topo Ⅱα表达强度呈明显正相关(rs=0.449,P〈0.05)。结论MGMT及Topo Ⅱα的表达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及其病理分级可能有一定关系,且共同形成肿瘤耐药。检测原发胶质瘤细胞中MGMT与Topo Ⅱα的表达,有利于指导临床更加合理地选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3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组(观察组)33例,常规手术组(对照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97%(32/33)和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流管腹腔端梗阻率和腹部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疗效显著,术后分流管梗阻及腹部感染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积水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咽鼓管上三角(SET)在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岩尖下区肿瘤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的13例岩尖下区肿瘤的临床资料。连接骨性咽鼓管内侧与咽鼓管圆枕顶部的水平线定义为SET,颈内动脉岩骨段水平部和咽鼓管与水平线的倾斜角度分别定义为角α和角β。根据术前MRI增强影像评估肿瘤向两侧扩展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扩展。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脊索瘤8例,软骨肉瘤3例,脑膜瘤2例。肿瘤全切除6例(46.2%),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2例、外展神经麻痹2例,未发颈内动脉损伤。术后随访6~36个月,2例复发,再次手术,无死亡病例。定量测量13例26侧SET的面积在28.0~95.2 mm2,平均(65.6±22.2)mm2。8侧重度扩展SET面积[(76.5±27.6)mm2]较10侧中度扩展侧SET面积[(42.2±15.7)mm2]和8侧轻度扩展SET面积[(40.5±10.7)mm2]明显扩大(P<0.001),中度扩展和轻度扩展侧SET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10侧重度扩展中,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侧SET较部分切除侧明显增大(P<0.05);肿瘤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侧角α[(0.40±0.05)°]明显大于部分切除侧[(0.15±0.03)°;P<0.01],而角β无明显差异[(0.25±0.04)° vs. (0.21±0.06)°;P>0.05]。角α与SET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580;P<0.001)。结论 扩大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岩尖下区肿瘤是可行的,SET面积是评估肿瘤可切除性的有效指标,特别肿瘤重度扩展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尤瑞克林在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LVOS)病人机械取栓术后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入院就诊的ALVOS病人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机械取栓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14 d,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ys)-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及90 d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WBV)、全血高切黏度(HWBV)、纤维蛋白原(FIB)]、Hcy、Cys-C、MMP-9、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V(1.37±0.41,1.74±0.52)mPs/s、LWBV(3.68±1.05,4.33±1.17)mPs/s、HWBV(6.35±1.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