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及趋势,探讨采取干预措施,实现降低出生缺陷的目的。方法对2005年-2008年来全市34家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的缺陷儿情况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出生缺陷总发生率逐年上升,并指多指(趾)、唇/腭裂、神经管缺陷占前三位。结论针对检出率高且严重先天畸形种类,制定有效行政和医疗保健干预措施,加强农村围产期保健的管理,广泛开展优生和保健知识宣传,大力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以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检测联合超声检查筛查出生缺陷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酌情联合筛查方案。即通过对孕早期和孕中期母体血清标志物PAPP—A(妊娠相关因子蛋白A)、AFP(甲胎球蛋白)以及Freeβ-HCG(游离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测定,酌情筛查21三体、18三体和开放性神经管畸形(ONTD)的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进行产前诊断,低危人群追踪观察在18—24周左右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结果筛查2356名孕妇筛查出阳性孕妇140例,高危孕妇行产前诊断。B超检查发现体表结构异常2例;47例高危孕妇接受羊水检查,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4例,其中21三体、18三体各1例、9号臂间倒位1例、四倍体/二倍体1例;低危人群在18周-24周左右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儿6例。结论酌情联合筛查,不仅可以筛查出怀有21三体、18三体和开放性神经管畸形患儿的孕妇,而且对于其他染色体和体表异常疾病的筛查也有临床意义,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筛查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筛查和产前诊断对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和妊娠不良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7859例孕中期(14-20周)妇女进行血清标记物三联方案(hA;FP+free-β-hCG+uE3)检测。筛查结果应用Multical软件计算21三体、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风险(rish)概率。对于高风险孕妇经遗传咨询,知情同意,自愿选择行产前诊断,于孕18-24周左右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培养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继续追踪胎儿和孕妇情况。结果在7859例孕妇中,筛查到高风险732例,唐氏筛查阳性率为7.65%(601/7859)。其中367例接受羊水或脐血穿刺产前诊断,占筛查高风险孕妇的50.13%(367/732);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16例,异常检出率4.36(16/367),其中6例唐氏综合征、5例18-三体综合征、4例Turner’s综合征、1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唐氏筛查高风险和低风险组不良妊娠结局分别为6.15%和1.46%,呈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孕中期产前筛查是预测异常胎儿和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指标。结合羊水培养或脐血培养等产前诊断技术和方法,对预防先天缺陷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010年1月—2016年11月在怀化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的5010例高危孕妇(孕16~32周)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比较不同产前诊断指征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关系.结果 羊膜腔穿刺5010例,细胞培养成功5006例.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229例,异常率为4.57%.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为133例,结构异常96例.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各项指征中:无创产前DNA检测高风险及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8.28%、42.86%;超声检测胎儿结构异常的异常检出率为9.24%;单纯高龄(预产期年龄≥35岁),异常检出率为4.28%;不良孕产史,异常检出率为7.26%,以上与血清学筛查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hcG MOM异常增高(≥3.5MOM)异常检出率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准确掌握产前诊断指征,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是非常必要的,预产期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仍是产前诊断的重要指征,无创DNA产前检测高风险必须进一步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大夫说再不注意血糖也要升高了,那就真成了名副其实的“三高”患者了。遵照医嘱.我首先改变了饮食结构.加强了锻炼。除去吃药调理外,主要是“管住了嘴,迈开了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我的血压正常了,血脂也有所下降,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强多了,头也不晕了.四肢也不痛了,腿脚也不沉了。  相似文献   
6.
冯宗辉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0):1382-1383
本文探讨重复胚胎停止发育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高龄孕妇、孕前及孕早期感染、黄体功能不足、不良的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性与嗜好为其高危因素,孕前感染的防治及监测、避免有毒有害因素的接触、孕早期黄体的支持、叶酸及维生素及时的补充为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原发性闭经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检测28例原发性闭经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28例原发性闭经患者检出异常核型11例,与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结构异常及性反转有关.结论性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原发性闭经的重要原因之一,染色体检查为其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中期采用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游离E3(uE3)联合筛查法在孕中期筛查唐氏综合征(DS)、神经管缺陷(NTD)及其他胎儿异常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孕妇血清中AFP、Free-β-HCG、uE3浓度,结合母龄、体重、孕周等个体参数,经过软件计算风险率;对高风险孕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选择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2 559例样本共筛查出高危孕妇862例,其中457例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诊断;检出唐氏综合征儿16例,染色体结构异常27例,染色体多态11例。结论孕中期应用母血清三联法筛查,结合产前诊断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种类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了92对生育过出生缺陷儿夫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生缺陷以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孕早期暴露于可疑致畸因素者占59.78%.有不良孕产史的占75.00%.11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结论:出生缺陷与遗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怀化市出生缺陷疾病谱以及发生率。探讨该市出生缺陷的干预策略。方法 通过对2013—2022年来全市13个县市区50家监测点的出生缺陷儿情况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总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趋于稳定状态,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孩;母亲的年龄仍然是发生出生缺陷的1个高危因素。结论 针对检出率高且缺陷严重的病种,依靠产前筛查和诊断,多学科参与、多技术临床应用的支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部门配合、群体参与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机制,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