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超声消融联合扩张成形和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完全闭塞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2例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进行下肢动脉造影确定动脉闭塞部位,5例采用经皮动脉穿刺方法,7例采用显露切开方法.应用超声消融联合球囊扩张成形和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12例患者闭塞血管均经一次治疗后管腔完全再通,治疗后所有患者短期肢体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皮温升高1~3℃,静息痛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1~3个月,11例血管保持通畅,1例复发,血管通畅率为91.67%(11/12).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扩张成形和支架植入可以有效地治疗下肢动脉完全闭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栓塞食管静脉丛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8只犬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随机分为钢圈组、无水乙醇组和鱼肝油酸钠组(各6只)。均行食管静脉丛栓塞术(PTVE),栓塞物分别为钢圈、无水乙醇2 ml及鱼肝油酸钠2 ml。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周、第2周检测肝功能指标ALT及TBIL变化;术后第2周光镜下观察门静脉损伤情况。结果 ALT值术后1周各组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后2周钢圈组恢复至术前水平;无水乙醇组和鱼肝油酸钠组术后第2周均明显高于钢圈组(P均〈0.01);TBIL值各组之间以及术前与术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门静脉损伤程度鱼肝油酸钠组略轻于无水乙醇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无水乙醇组及鱼肝油酸钠组的静脉损伤组损伤程度均明显重于钢圈组(P均〈0.01)。结论 PTVE是治疗门脉高压所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有效方法;钢圈栓塞对肝功及门静脉的影响较小;应用液态栓塞剂时需注意防治门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消融疗法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下肢动脉完全闭塞(36支血管)的患者行超声消融治疗,其中32支血管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观察血管开通率、临床疗效及术后3、6个月血管通畅情况。结果血管即刻开通率达到94.4%,总有效率为88.9%,术后再狭窄率为14.9%;对再狭窄病例均再次行超声消融治疗,血管再通。结论超声消融疗法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短期效果确切,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介入栓塞治疗肝细胞癌伴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的临床疗效,以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29例肝细胞癌伴APS患者,聚乙烯醇(PVA)颗粒、钢圈栓塞后常规行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处理及患者的生存率。结果29例患者中19例1次栓塞APS闭塞[成功率65.5%(19/29)];3例栓塞后APS重新开通[开通率10.3%(3/29)],经再次栓塞后消失;7例出现新的APS[发生率24.1%(7/29),其中5例栓塞2次、2例栓塞3次]。术后患者消化道出血、腹泻、腹水的有效率分别为91.7%(11/12)、84.6%( 11/13)、83.3%(15/18)。随访1个月至2年,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6.6%( 28/29)、89.7%(26/29)、65.5%(19/29)和34.5%(10/29)。结论介入治疗伴APS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上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与单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比较,评价超声消融联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筛选我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选取满足条件的40例存在长段动脉闭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超声消融联合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术前、术后2周患者跛行距离、足部皮温及ABI变化。结果 A组与B组中共11例患者下肢溃烂,术后经局部换药后2周内全部愈合。 A组成功率为97.0%,而B组成功率为87.1%.A组和B组术后2周与术前相比,足部皮温、ABI及间歇性跛行距离均得到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A组与B组比较,足部皮温、ABI及间歇性跛行距离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造影A组较B组有更丰富的侧枝循环。手术并发症:A组并发症发生率6.1%,B组并发症发生率19.3%.结论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球囊扩张成形和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比单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球囊扩张成形和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完全闭塞的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最佳临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1990~2006年临床治疗的3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内科保守止血治疗199例,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治疗32例,双介入即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109例.结果 内科保守治疗组和TIPSS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双介入治疗组(P<0.05),一年内再出血率明显高于双介入治疗组(P<0.05);双介入治疗组白细胞在术后2 w恢复到正常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门脉压力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内肝功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有所升高,但3个月以后各项指标逐渐降至正常范围,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介入治疗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目前最好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介入术即经皮肝穿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28例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PTVE联合PSE治疗,观察止血有效率、1 a内再出血率及介入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FPP)、WBC、PLT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117例(91.4%)止血有效,随访观察1 a仅15例(12.8%)发生再出血;余11例疗效欠佳,治疗后仍有活动性出血;术前、PTVE及PSE后FPP分别为(38.76±8.78)、(42.78±9.51)、(4.08±5.72)cmH2O,后两者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2周WBC即恢复至正常,且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内ALT及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其后均逐渐降至正常.结论 PTVE联合PSE双介入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近期止血效果确切、再出血率低及操作简单、便于推广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病史长、病情重、体质差、耐受性差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