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神经纤维的表达,并观察其与内异症疼痛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并通过腹腔镜手术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5例作为患病组,根据VAS评分分为疼痛组(38例)和无痛组(17例),同期因子宫肌瘤或CINⅢ级行全子宫切除并否认有痛经史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蛋白基因产物9.5免疫组化法比较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对照组患者的在位内膜中神经纤维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的神经纤维表达均高于对照组(t=9.62,P0.05;t=8.92,P0.05),疼痛组在位及异位内膜的神经纤维表达均高于无痛组(t=8.09,P0.05;t=4.96,P0.05),并且异位内膜中神经纤维的表达与痛经的严重程度有关(r=0.546,P=0.000)。结论神经纤维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的表达增高,并与痛经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杂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念珠菌群分布和抗真菌药物的药敏分析方法 (1)标本来自328例复杂型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2)10%KOH悬滴法显微镜镜检,法国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3)K-B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1)念珠菌菌群分布328例标本中,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者271例,为82.6%;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为17.4%.其中,光滑念珠菌39例,热带念珠菌10例,克柔念珠菌5例,其他念珠菌3例.致病菌为非白色念珠菌者57例患者中,有18例为白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占31.6%(18/57);(2)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在91.5%至98.9%之间,而对氟康唑、联苯苄唑的敏感性较差,敏感率在46.1%至78.3%之间;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敏感率高达90.0%以上.结论 (1)白色念珠菌仍是复杂型VVC的优势菌群;(2)药敏分析显示对念珠菌属敏感性较高的有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3)临床医生和临床实验室应重视念珠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期待疗法对早期拟诊为异位妊娠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3年10月我院拟诊为异位妊娠的病例7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不予特殊处理严密监测阴道流血和腹痛情况。对观察过程中出现较剧烈腹痛、血HCG持续上升3d以上、阴道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者,则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手术。结果:73例患者在经期待治疗的过程中,诊断为宫内妊娠18例,占24.7%;需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手术的异位妊娠病例20例,占27.4%;自然消退的(即血HCG持续下降至正常)病例35例,占47.9%。结论:期待治疗在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早期异位妊娠治疗中值得提倡,血β-HCG浓度的高低是期待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机制 ,在妊高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以及药物治疗对妊高征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用全自动血流变仪监测妊高征孕妇 (患者组 )硫酸镁治疗前后全血粘度高切 (BVH )、全血粘度低切 (BVL)、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 ;用Sysmexkx 2 1血液分析仪监测红细胞压积 (HCT) ;微量血浆粘度计检测血浆粘度 (PV) ;用比浊法测定纤维蛋白原 (Fib) ,用短管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 (ESR ) ,并与健康孕妇 (对照组 )比较。结果 :妊高征患者BVH、BVL、全血还原粘度、PV、Fib、ESR、HCT、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则低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硫酸镁治疗后 ,妊高征患者BVH ,BVL、全血还原粘度、PV ,Fib ,ESR ,HCT ,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 ;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则高于治疗前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妊高征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 ,硫酸镁可以明显改善妊高征患者微循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阴道超声引导卵巢内激光治疗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激素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效果。方法23例对克罗米芬和促性腺激素诱发排卵治疗无反应,或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PCOS不孕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经阴道卵巢间质YAG激光治疗。长穿刺针送入400μm光纤,每侧卵巢内激光凝固3~4个点,观察术后半年内每个病例的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比值、睾酮、小卵泡数目的变化及自发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治疗23例,随访22例,其中19例术后发生自发规律排卵和月经,自发排卵率86.4%(19/22)。术后2、4、6个月平均血清LH和睾酮水平分别为(4.62±1.47)I U/L和(2.46±1.63)nmol/L,显著低于术前的(13.89±3.62)I U/L和(5.37±3.09)nmol/L(P<0.001);平均LH/FSH值为0.87±0.19,显著低于术前的2.78±1.21(P<0.001);单侧卵巢内小卵泡数为(15.85±3.97)个,显著少于术前的(25.35±5.76)个(P<0.001)。共有8例妊娠,累计妊娠率36.3%(8/22)。结论超声引导经阴道卵巢间质激光治疗能改善PCOS患者血激素紊乱状态,是治疗PCOS排卵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 2 4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 12 0例。A组在术前 1min静注异丙酚 2 5~ 3 0mg/kg ;B组先静注芬太尼 1 0 μg/kg ,再静注异丙酚 2 5~ 3 0mg/kg ,术中视病人反应及手术时间可追加异丙酚 0 6~ 1 0mg/kg。术中监测生命体征 ,并记录患者麻醉前后的BP、HR、SpO2 及RR。结果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下降程度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异丙酚的用量A组明显高于B组 (P <0 0 1) ;肢动情况A组明显多于B组 (P <0 0 1)。结论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配方 ,在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的情况下 ,适合于临床人工流产使用  相似文献   
9.
妊娠早期血孕激素及β-HCG测定对宫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孕早期检测血清孕酮(P)及48 h 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OG)上升情况对宫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患者在尿检确定妊娠后测定血清P及间隔48 h连续两次测定血清β-HCG,并于孕7,10,12周行B超检查,确定宫内妊娠结局.结果 血清P大于20μg/L者,出现宫内妊娠结局不良及异位妊娠的比例比较低;妊娠早期P小于10 μg/L者,宫内妊娠结局良好的比例低;出现宫内妊娠结局不良及异位妊娠的比例高,尤其是异位妊娠可能性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8 hβ-HCG上升理想组宫内妊娠结局良好比例高于上升不理想组,而宫内妊娠结局不良和异位妊娠均低于上升不理想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妊娠早期检测血P和48 h β-HCG上升情况对预测宫内妊娠结局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配伍阴道与口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方法:对1021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阴道放置药组)和对照组(口服组)进行药物流产,孕囊排出后3d复查B超宫腔是否残留,1个月后复查B超是否正常。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1.18%和90%,不全流产率分别为6.18%和6.90%,未流产(失败)率分别为1.96%和3.82%,两组完全流产率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非司酮配伍阴道置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