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了解靖西县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现状,为科学防控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靖西县2005—2013年15岁以下儿童新发乙肝监测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发病因素。结果 2005—2013年靖西县15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以2008年最高,为138.45/10万,之后发病率逐年下降,2013年下降到13.85/10万,各年份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78,P0.05);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为122.57/10万,1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为9.81/10万,各年龄组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51,P0.05);全县19个乡镇均有发病,以武平镇发病率最高,为94.63/10万,龙邦镇发病率最低,为13.86/10万,各乡镇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3,P0.05)。结论靖西县自2003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以来,15岁以下儿童新发乙肝得到有效控制。应继续加强乙肝防治知识宣传和疫苗接种,有效控制乙肝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位于中越边境的靖西县2004-2009年梅毒、淋病、艾滋病感染及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订性病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09年的梅毒、淋病、AIDS/HIV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人口数为61.7万,近6年报告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共767例,人群发病率为21.6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淋病118例、梅毒595例、艾滋病11例(死亡6例)、HIV阳性43例(死亡10例)。以上3种疾病高发年龄在15~4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率的68.06%。农民发病人数占59.06%。梅毒病例数2007年后增多明显。自1997年发现HIV感染者后,2004-2009年AIDS/HIV患者每年有所增加,病死率呈逐年上升,平均病死率为29.63%。结论该县2004-2009年梅毒患者增加较快,AIDS/HIV阳性病例有所增多,防治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靖西市媒介蚊虫的种类、数量、分布、季节消长情况以及蚊虫乙脑病毒携带状况。方法采用成蚊诱蚊灯法,在靖西市鹅泉村念安屯进行不同生态环境的蚊子种类、密度、季节消长调查,每月1次,共12次。结果全年共捕获成蚊5107只,平均密度为4.8只/灯/h,以猪圈密度最高,为8.5只/灯/h,水塘密度最低,为0.5只/灯/h;成蚊活动高峰期在5—9月份,密度峰值出现在7月份,为21.0只/灯/h;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占58.6%;在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1株乙脑病毒。结论由于蚊媒密度高峰期与乙脑发病高峰期呈正相关,应在每年4—9月份积极开展防蚊灭蚊活动,降低蚊虫密度,并结合开展乙脑疫苗查漏补种,降低乙脑发病率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系统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万吉、庞凌、峒平、罗隆、大利、甘荷、那坡、上坝、上敏等9个行政村抽取0~、6~、11~、16~、21~、26~、31~、36~、41~、46~、51~、56~60岁和18~35岁育龄妇女等13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各50人,共计650名进行调查,采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共调查675人,麻疹抗体阳性594人,阳性率为88.00%,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数(GMT)为1:413,不同地区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67,P=0.002),不同年龄组(含育龄妇女组)和不同性别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21,P=0.263;χ2=0.002,P=0.962)。结论靖西县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水平比较高,形成一定的免疫屏障,但是,地区间抗体水平存在差异,需加强全县免疫规划薄弱地区的甄别和管理,积极开展薄弱地区麻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