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骨量情况,分析引起骨量流失的因素,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质量。方法:选择2000-01/2003-12在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门诊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测的围绝经期妇女860人。按年龄分为2组,40~49岁组444人,50~59岁组416人。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对所有测试者的跟骨进行检测,检测后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以获得相关因素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年龄,孕产史,哺乳时间,体育运动,是否绝经,是否补充钙剂及激素替代疗法,是否有影响骨量情况的疾病如慢性肾脏病、慢性消化不良、严重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结石病、糖尿病等,是否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问卷统一格式,统一印制。在问卷填写过程中,作者使用相同的指导语,由测试者按照填写要求自行完成。如无法自己填写,由作者按照测试者的回答完成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当场收回。骨质疏松评定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矿含量或骨密度较成年人骨量峰值减低不超过1个标准差,T-评分>-1为正常;骨矿含量或骨密度较成年人骨量峰值减低1-2.5个标准差,-2.5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骨量情况,分析引起骨量流失的因素,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质量。方法:选择2000-01/2003-12在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门诊进行超声骨密度检测的围绝经期妇女860人。按年龄分为2组,40~49岁组444人,50~59岁组416人。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对所有测试者的跟骨进行检测,检测后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以获得相关因素资料,问卷内容包括年龄,孕产史,哺乳时间,体育运动,是否绝经,是否补充钙剂及激素替代疗法,是否有影响骨量情况的疾病如慢性肾脏病、慢性消化不良、严重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结石病、糖尿病等,是否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问卷统一格式,统一印制。在问卷填写过程中,作者使用相同的指导语,由测试者按照填写要求自行完成。如无法自己填写,由作者按照测试者的回答完成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当场收回。骨质疏松评定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矿含量或骨密度较成年人骨量峰值减低不超过1个标准差,T-评分&;gt;-1为正常;骨矿含量或骨密度较成年人骨量峰值减低1-2.5个标准差,-2.5&;lt;T-评分&;lt;-1为骨量减少;骨矿含量或骨密度较成年人骨量峰值减低2.5个标准差以上,T-评分≤-2.5为骨质疏松;骨矿含量或骨密度较成年人骨量峰值减低2.5个标准差以上并且出现了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这些标准可用于中轴或外周骨的测定。主要观察两组骨量分布特点及绝经与骨量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发放问卷860份,回收合格860问卷份,有效率100%。①骨量分布特点:40~49岁组444例,骨量减少发生率为25.7%(114/444),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10.8%(48/444);50~59岁组416例,骨量减少发生率为34.6%(144/416),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21.2%(88/416),50~59岁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40~49岁组(55.8%,36.5%,X^2=32.17,P&;lt;0.05)。②绝经与骨量的关系:骨量流失包含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40~49岁组绝经妇女69例,骨量流失的发生率为47.8%(33/69),未绝经妇女375例,骨量流失的发生率为34.4%(129/375),绝经妇女骨量流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妇女(X^2=4.53,P&;lt;0.05)。50~59岁组绝经妇女352例,骨量流失的发生率为58.6%(206/352),未绝经妇女64例,骨量流失的发生率为40.6%(26/64),绝经妇女骨量流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妇女(X^2=7.03,P&;lt;0.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骨量的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绝经期妇女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妇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组织多普勒法(PW-TDI)和脉冲多普勒法(PD)两种方式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右室Tei指数,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所测的Tel指数的可行性和一致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正常人群5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选取门诊及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利用两种方法计算各组右室Tei指数(Tei-1、Tei-2)并进行比较。结果:组织多普勒所测Tei指数与脉冲多普勒所测Tei指数具有良好相关性,两种方法所测的实验组右室Te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种方法所测的Tei指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与脉冲多普勒均可作为评价右室Tei指数的简便准确的超声检测方法,且组织多普勒略有优势;Tei指数能够全面反应心脏右室整体功能,为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右室功能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进行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236例的超声诊断及其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对照组203例进行比较,统计其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了解2型糖尿病组下肢动脉的斑块分布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管腔内膜光滑率低于对照组(P〈0.01),而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并引起狭窄、闭塞主要位于肢体远端中小动脉血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检查的有效手段,能准确直观地判断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深圳地区正常成年女性及男性进行跟骨的骨密度检测,以了解深圳地区正常成年女性及男性不同年龄骨骼发育生长和衰老情况,探讨成年男女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心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正常人群5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选取门诊及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计算各组左、右室Tei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左、右室Te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Tei指数能够全面反应心脏整体功能,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改变往往表现为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异常同时存在,以往评价心功能多是单一估测收缩或舒张功能,并不能反映心脏的整体功能。本研究对比分析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的左心室Tei指数和EF、E/A的特点,旨在为临床推荐一种全面评价心脏整体功能的方法。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心功能Ⅰ级患者38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超声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择16 ~ 80岁深圳居住的正常1005例女性为检测对象,以每5岁为1组分组,共分为13组,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受检者足跟部骨密度(BMD)值,同时测量受检者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结果:16~ 80岁健康女性BMD值随年龄增长变化逐渐减低,骨峰值年龄出现第2组(即21~25岁)组和第3组(即26 ~ 30岁)组,第2、3组分别与1、6、8~1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9~13组也和大多数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年龄与BMD呈负相关(r=-0.347),身高与BMD呈正相关(r=0.165),体重、体重指数和BMD变化无相关性(分别r=-0.043,P>0.05;r=-0.021,P>0.05).结论:超声骨密度随年龄变化而变化,身高是影响骨密度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应变率成像定量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局部左心房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定量评估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局部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来院就诊的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心房颤动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超声组织速度成像状态下获取心尖四腔、两腔、左心室长轴切面动态图像,将左心房间隔壁、侧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和后壁分别按照基底段和中间段划分为12个节段。观察左心房各壁的基底段和中间段,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LAs)和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LAe)及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LAa),并与4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相应心肌节段结果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40例480个被研究心肌节段,470个节段的应变率-时间曲线的形态整体有一定的规律性,SR-LAs、SR-LAe和SR-LAa值随个体变化不大。心房颤动组50例600个被研究心肌节段,应变率-时间曲线显示523个节段失去正常形态,轮廓杂乱,波峰低小、消失,甚至倒置,SR-LAs、SR-LAe、SR-LAa值均较正常心肌节段明显降低(P0.05)。结论用SRI成像技术能无创的定量评价孤立性心房颤动所致的左心房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的指标较多,评价收缩功能的指标有左室射血分数(EF),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短轴缩短分率数(FS);评价舒张功能的指标有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和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之比(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