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病变主要累及颈椎间盘和周围的纤维结构 ,伴有明显的颈神经根和脊髓变性 ,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给患者造成痛苦。目前对颈椎病主要采取手术和非手术二种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当其神经、血管及脊髓受压症状进行性加重或反复发作 ,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工作和生活 ,对这种患者就需要选择手术治疗。该手术难度大 ,围手术期护理要求也很高。我们在 1997~ 1998年 ,对 9例颈椎病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了条件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例患者 ,男性 4例 ,女性 5例。年…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肿瘤标记物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高发的一种 ,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 ,居男性恶性肿瘤第二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虽低于欧美国家 ,但近年来却呈显著增长趋势。目前该病诊断方法有直肠指检 (DRE)、影像学、针吸细胞病理学检查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及前列腺癌肿瘤标记物检查等。由于前列腺癌的影像学诊断 ,不如对肺癌、肝癌、肾癌等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那么成功和有意义 ,因而人们对前列腺癌肿瘤标记物的研究更为重视。这方面研究的迅猛发展 ,使该项研究成为迄今为止 ,人类在肿瘤标记物研究方面较成功的范例。一、前列腺癌肿瘤标记…  相似文献   
3.
邓仁政  胡静  冉俊  万方  陈琼  杨大会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140-214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丝裂霉素C(MMC)治疗鼻泪道阻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2例38眼鼻泪道阻塞(或伴泪囊炎、泪囊脓肿)患者,鼻内镜下鼻丘处制成骨孔,切开泪囊并充分翻转泪囊前后瓣,0.1g/L MMC棉球于泪囊吻合口保留48h后取出。结果:术后7d;3,6mo行鼻内镜检查并冲洗泪道。术后7d,治愈34眼,好转3眼,无效1眼,治疗好转率97.4%;术后3mo,治愈32眼,好转4眼,无效2眼,治愈好转率94.7%;术后6mo,治愈32眼,好转4眼,无效2眼,治疗好转率94.7%。所有病例,均未发生鼻出血和眼眶内并发症等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MMC治疗鼻泪道阻塞(或伴泪囊炎、泪囊脓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等原因所导致的局部皮肤及皮下软组织乃至更深层组织的溃烂和坏死,它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因为褥疮患者的原发疾病大多难以治疗,褥疮的局部致病原因难以去除,所以褥疮治疗比较困难,特别是深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差异。方法回顾分析42例(42眼)行单纯手术治疗的NVG患者(对照组)和同期予以药物联合手术方案的42例(42眼)NVG患者(研究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治疗成功率及新生血管消退率、复发率差异,记录其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及治疗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新生血管消退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两组眼压检测结果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眼压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同时段对照组。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NVG患者眼压,对促进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疾病又称脑卒中,是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的常见疾病。此类患者经抢救治疗病情虽得到控制,但往往留有后遗症,需要长时间的康复锻炼。但由于目前我国社区健康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大部分的康复锻炼将在患者亲属的协助下进行,因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常常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康复护理的连续性就得不到保持,再复发机率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不到提高。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在为患者作康复护理的同时,应对其家属进行康复指导。尽量使患者功能达到最大限度恢复,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和再复发。1 康复指导1.1 指导心身护理 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90眼),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5,45眼)和观察组(n=45,45眼)。两组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眼压控制正常后3d手术治疗,观察组通过3~7d局部、全身降压将眼压降低到最低后开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视力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视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眼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为6.67%,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理想,但是术前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手术预后越差,术前应采取措施降眼压,改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