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肺癌为常见肿瘤 ,又是难治性实体瘤。近年来发病率迅速上升 ,在许多城市中已成为男性肿瘤首位。一经诊断肺癌 ,70 %~ 80 %病人已失去手术机会 ,对这些病人 ,介入治疗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原发性肺癌 95 %以上血液供应来自于支气管动脉。随着介入影像的发展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对肺疾病有进一步诊断价值。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BAI)治疗中晚期肺癌已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BAI为有创治疗 ,除一般血管并发症如局部血肿、出血、血管栓塞外 ,最严重并发症是脊髓损伤 ,虽然发病率低 ,但后果严重 ,须尽量避免。本院自 1998年 - 2 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肠气囊肿症患者的必要性,为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赢得时间.方法:对1998年11月-2008年4月本科收集到的肠气囊肿症5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手术及病理结果加以回顾分析,探讨影像学检查对肠气囊肿症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5例患者术前影像学诊断正确率达80%.结论:肠气囊肿症是以肠壁黏膜下或(和)浆膜下出现单个或多个含气的囊肿为特征的疾病,由于本病具有比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故患者有腹部症状且已除外急腹症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是很有必要的.为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赢得了时间,赢得了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4.
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增毅  关素安  刘记存 《当代医学》2009,15(17):335-336
目的评价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性的将导管插入脾动脉,造影并分析脾动脉分枝及胰腺、胃分枝情况。然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脾动脉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成功率100%。23例患者共进行28例次栓塞,一次栓塞18例,二次栓塞5例。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内外周血细胞计数升至正常。所有病人术后脾静脉和门静脉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部疼痛,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对于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滑膜骨软骨瘤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滑膜骨软骨瘤病的CT表现。结果:5例病变关节周围均见多枚钙化或骨化结节影,形态呈点状、圆形或卵圆形,并可聚集成桑椹状、团块状、不规则形。钙化结节中心密度淡,周边密度高呈蛋壳样。结论:滑膜骨软骨瘤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疾病,CT检查可以发现隐蔽未钙化的小体、增厚的滑膜和少量的关节腔内积液,故对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以灌注化疗及化疗栓塞进行治疗,化疗药物依病理分型而定,栓塞剂采用超液化碘油混以一种化疗药物制成.适当应用超微导管技术.结果:全组102例共行次438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灌注化疗137次,加碘油栓塞301次,使用微导管108例次.总有效率达57.3%,(0.5,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9%,71.7%,32.9%,7.1%,1.4%.结论:肝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遵肿瘤肝转移瘤仍是目前酋选的治疗方法.依病理分型选择化疗药物,碘油均匀沉积,富血供和超选择微导管技术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9岁。因阵发性胸闷、胸痛3年,加重10d入院。心电图示“高侧壁.下壁缺血”,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增大,室壁略增厚”,胸片示“心脏增大.以向左侧为主.心胸比率0.53结合临床诊为冠心病”,以“冠心病”收入院后查胸部CT示“双肺未见异常心脏增大”,为进一步诊治,行冠脉造影,发现为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与肺动脉瘘。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规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从而试行提出介入治疗的规范。方法:对112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行442次介入治疗。强调依病理分型、体表面积及体重综和考虑药物的选择及用量。对末切除原发灶的胃癌.胰腺癌患者同时行原发灶灌注化疗,对富血供肿瘤行化疗栓塞,乏血供肿瘤亦尽可能行化疗检塞。结果:全组112例共行442次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灌注化疗187次,加碘油栓塞213次,加碘油及明胶海绵栓塞42次,使用微导管108例次。规范组平均有效率49.3%,0.5,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9%,71.7%,32.9%,7.1%,2.4‰对照组平均有效率40.1%,0.5,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62.9%,21.6%,5.0%,0%,经统计学分析,规范组在平均有效率,1,2年生存率方面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瘤仍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依病理分型选择化疗药物,富血供和超选择微导管技术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规范性操作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选择肾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老年性晚期肾癌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对我科应用超选择肾动脉化疗栓塞共31例老年性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症状不同程度减轻甚至消失,血尿消失,食欲、体重增加,随访1、2、3年死亡率分别为40.54%、45.95%、78.38%。结论超选择肾动脉化疗栓塞是老年性晚期肾癌首选的姑息疗法,碘油药物乳剂和明胶海绵颗粒是肾癌较佳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0.
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价23例(28例次)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术前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或合并另一项血细胞减少,或外周血细胞计数三系均低。选择性的将导管插入脾动脉,造影并分析脾动脉分支及胰腺、胃分吏隋况。然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脾动脉栓塞术。结果 脾动脉插管成功率100%。23例患者共进行28例次栓塞,一次栓塞18例,二次栓塞5例。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内外周血细胞计数升至正常。所有病人术后脾静脉和门静脉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部疼痛,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对于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既可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门脉压力。可以取代脾脏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