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总结小儿肠套叠的CT影像表现,探讨其对临床处理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空气灌肠或手术治疗证实的106例小儿肠套叠的CT平扫影像表现。结果小儿肠套叠的CT征象具有特征性,CT诊断肠套叠可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83例(78.3%),空气复位失败经手术治疗复位23例(21.7%),空气灌肠复位成功与不成功的病例CT表现有一定差异。结论 CT平扫在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DEAL(etry and the least-squares estimation)联合FRFSE序列在节后臂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名颈椎MR检查的成人患者,均无臂丛神经损伤病史,分成两组(每组男性8位,女性7位),用GE signa HDx3.0T磁共振机行臂丛神经成像,采用冠状位薄层扫描,分别扫描IDEAL-FRFSE序列和STIR序列。对IDEAL及STIR原始图像在SUN ADW4.4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MPR)及最大信号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后处理。观察分析各序列可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节、锁骨上神经、锁骨下神经数目。结果每组30侧臂丛神经,STIR序列清晰显示神经节16、锁骨上神经24、锁骨下神经17,信噪比(38.3±2.30),对比噪声比(21.5±1.30)。IDEAL序列清晰显示神经节27、锁骨上神经30、锁骨下神经23,信噪比(56.5±3.20),对比噪声比(32.4±2.10)。结论 IDEAL序列可以清楚地显示节后臂丛神经,与STIR序列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Halliday报道迁延性腹泻约占小儿腹泻的19%,但治疗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和发育。近年来,由于微生态疗法的临床应用,迁延性腹泻得到较好的控制。笔者应用肠道微生物生态平衡调节剂一乳酸菌素片治疗迁延性腹泻,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本文55例,取自ig93年6月至1994年10月本院收治的门诊和住院患儿。年龄为8个月至13岁,1岁以内26例(占47.3%),1~2岁18例(占32.7%),2岁以上11例(占20%).腹泻病程均为2周以上,大使次数每天都在《次以上,15例10次以上。为水样便,蛋花样便及粘波便。…  相似文献   
4.
从1990~2003年我院收治重症氟乙酰胺中毒病儿94例 ,均检测血糖 ,结果56例血糖升高 ,对其变化特点与预后进行了观察。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重症氟乙酰胺中毒患儿94例 ,入院时即测血糖、电解质、二氧化碳结合力、肾功能。其中男54例 ,女40例 ,年龄1~14岁。1 2方法 :采用血清制药糖氧化酶测定法 ,以>7 0mmol/L为血糖升高。1 3统计方法 :用卡方检验法。2结果本组中危重患儿56例 (59 67 % )血糖升高 ,见表1、2。3讨论重症氟乙酰胺中毒患儿血糖增高是在应激状态下发生的糖代谢紊乱 ,病情越危重 ,应激越强 ,发生率也越高。资料表明 ,危重患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血管源性急腹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血管源性急腹症患者中随机选择20例进行研究,均采用螺旋CT进行临床诊断。结果:8例为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栓,8例为动脉瘤,1例为腹部动脉瘤,1例为肠系膜扭转伴肠梗阻,1例为腹部动脉血栓,剩余1例为外伤所致的肠系膜血肿。结论:利用螺旋CT对血管源性急腹症患者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可以快速的查明发病原因和部位以及具体范围等,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CT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认识。方法:选取经过病理证实的27例患者,对这27例患者进行CT扫描,其中对22例进行增强。结果:有10例在腹膜后左侧,13例在右侧,4例双侧都有;9例为脂肪肉瘤,2例为平滑肌肉瘤,4例为淋巴管瘤,2例为神经性母细胞瘤,2例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1例副神经节瘤,3例为畸胎瘤,2例纤维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结论:CT能够定性、定位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诊断,并提供出可靠的影像依据,而且其定位比定性要优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320排CT、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19例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组冠状动脉变异的检出情况及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差异.结果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或窦上嵴为较常见的具有潜在危险的冠状动脉变异类型;CT冠状动脉成像多平面重组(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可较直观地显示右冠状动脉起源变异;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P=0.000).结论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准确、辐射剂量较低,可作为冠状动脉变异的筛查手段,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绞窄性肠梗阻为急腹症之一,病死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术前CT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经手术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的43例患者(研究组),同期搜集97例单纯性肠梗阻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CT征象,分析CT征象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43例绞窄性肠梗阻中,肠扭转14例,腹内疝8例,闭孔疝4例,股疝17例。研究组CT表现为"鸟嘴征"43例,肠壁气泡4例,肠壁密度增高4例,肠壁强化减弱5例,"X征"8例,扩张肠袢壁增厚11例,肠壁内缘模糊5例,附属系膜血管扩张16例,闭袢16例,"漩涡征"13例,以上CT征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敏感度最高的CT征象为"鸟嘴征"(100.0%),特异度最高的CT征象为肠壁气泡、肠壁密度增高、肠壁强化减弱、"X征",均为100.0%。结论 "鸟嘴征"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最敏感的CT征象,肠壁气泡、肠壁密度增高、肠壁强化减弱、"X征"为绞窄性肠梗阻最特异的CT征象,扩张肠袢壁增厚、肠壁内缘模糊、附属系膜血管扩张、"漩涡征"、闭袢为绞窄性肠梗阻常见的CT征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