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比较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挽救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68例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TDF单药治疗组(300 mg/d)40例和恩替卡韦(0.5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组28例,在换用治疗方案后12、24、48周分别检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s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肾功能、血钙、血磷。2组患者在换用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在治疗12、24、48周时,TDF组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55%、70%、93%,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组分别为43%、57%、86%,2组在治疗不同时间检测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拉米夫定耐药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换用TDF作为挽救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24周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75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ETV治疗组37例及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肝、支持对症治疗,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eAg、HBV—DNA、肝纤维化四项标志物、血RT及肾功能、Child—pugh分级、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血清HBV—DNA下降水平及阴转率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纤维化四项及Child—Pugh分级,治疗24周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可减轻或阻止病情进展,改善症状和肝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恩替卡韦(ETV)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HBV—DNA阳性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6例,在保肝等基础治疗上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0.5mg/d,治疗24周。结果:恩替卡韦治疗后,患者症状、肝功能明显改善,HBV—DNA迅速转阴。结论:恩替卡韦能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显著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4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每天一次,每次0.5mg口服,持续治疗1年.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月、6月、9月、1年生化指标、病毒学、Child-Pugh积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变化情况.结果:患者血清HBVDNA对数值在治疗前为(6.75±1.82)log拷贝/...  相似文献   
5.
活血软肝胶囊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多发国家,慢性肝炎多发展为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如何阻断和治疗肝纤维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998~1999年,我院自行研制的中成药活血软肝胶囊治疗肝纤维化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13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均有ALT、TBiI升高及低蛋白血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IN)、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ⅣC)异常,B型超声波有门静脉直径增宽、脾脏增大的肝硬变特征性改变.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有关活动性肝硬变的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化瘀降脂汤联合西药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痰湿内阻证)的疗效。方法:将96例NAFLD患者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患者予以自拟化瘀降脂汤+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单一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差异;观察治疗前、治疗12周后体重指数(MBI)、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和血脂[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BMI指数、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指标(ALT、AST、GGT、TC、TG、MDA)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 05),血清HDL-C、SOD水平则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自拟化瘀降脂汤联合西药洛伐他汀治疗NAFLD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体重指数,也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异常状态,并减轻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结核(TB)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常见菌种,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认识,以便更有力地诊治和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河北省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80例TB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TB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常见菌种及治疗方法.结果 TB合并真菌感染以复治及合并基础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为主,其分别占72.5%和62.5%;检出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90.0%);主要采用HRZE(S)方案联合抗真菌治疗.结论 TB合并真菌感染早期进行及时规范治疗,效果较明显,临床医师应提高对TB合并真菌感染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常见菌种、易患因素及临床特点,以加强临床认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邯郸市传染病医院77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病史、真菌菌种分类、易患因素、诊治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有慢性肺部疾病及滥用药物等,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41.56%),肺结核17例(22.08%),2型糖尿病11例(14.29%),低蛋白血症7例(9.09%),开胸术后2例(2.60%),肺癌并发肺部真菌感染3例(3.90%),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肺部真菌感染3例(3.90%),血液病并发肺病真菌感染2例(2.60%),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49例(63.64%),应用糖皮质激素15例(19.48%)。检出的真菌种类以酵母菌属为主,白色念珠菌47例(61.04%),光滑念珠菌23例(29.87%),热带念珠菌3例(3.90%),曲霉菌4例(5.19%)。确诊后主要应用氟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治疗,其中55例(71.43%)治愈,20例(25.97%)好转,总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针对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因、菌种尽早正确诊治是其能否治愈的关键,因此积极综合治疗,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剔除与肺部真菌感染有关的危险易患因素,及时应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干预,可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益气解毒软肝汤联合鳖甲软肝丸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LN(层粘连蛋白)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以保肝及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复方鳖甲软肝丸,观察组在对照组服药基础上加用益气解毒软肝汤,两组均干预2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并比较肝纤维化指标,评估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68.3%,显著低于观察组86.7%(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及肝纤维化指标PCIII、H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LN、TIMP-1依次为(105.6±21.2)μg/L、(381.4±76.8)ng/ml,均显著高于观察组(85.6±18.1)μg/L、(351.7±71.5)ng/ml(P0.05);治疗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51.3±10.3)分,显著低于观察组(56.2±11.4)分(P0.05)。结论:加味益气解毒软肝汤联合鳖甲软肝丸可有效缓解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降低TIMP-1、LN,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宽胸散结、和胃通腑法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抗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宽胸散结、和胃通腑法抗肝纤维化治疗,疗程24周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肝功能ALT、AST、TBIL均有下降(均P<0.01),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B较前均有升高(均P<0.01),观察组升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24周后HBV DNA均下降明显,但观察组下降更为迅速,观察组4周、12周不可检测率分别为64%、84%,对照组4周、12周不可检测率分别为3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24周治疗后Fibro Scan值均较基线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经过24周治疗后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缓解情况观察组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宽胸散结、和胃通腑法联合应用恩替卡韦能有效改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促使HBV DNA较快阴转,修复肝脏损伤的同时,能有效抑制、缓解肝脏纤维化进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