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提高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236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结果:发病年龄5~10岁180例(76.27%),农村患儿175例(74.15%)。男144例(61.02%),女92例。冬季发病98例(41.52%),春季发病79例(33.47%),其他季节也可见。常见上呼吸道感染84例(35.60%)。236例都存在皮肤紫癜,以双下肢最常见,易反复出现。伴胃肠道症状123例(52.12%),以脐周腹痛为主,首发此症状易误诊,伴关节症状135例(57.20%),伴肾脏损害27例(11.44%),以血尿为主。结论: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腹痛、关节肿痛、血尿等症状的疾病。农村患儿发病较多,冬春季好发。发病诱因仍以感染为第一位。应早期诊断,尽早合理用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以期为危重患儿的早期诊治提供预见性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9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年龄小,小于3岁96例(74.42%),精神差92例(71.32%),肢体抖动或惊跳77例(59.69%),持续发热52例(40.31%),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1例(0.76%),无死亡病例。结论发病年龄小、精神差、肢体抖动及持续发热者多提示病情危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甲泼尼龙制剂与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紫癜引起的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病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2mg/kg,1次/12h,最大量不超过40mg/次.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0.5mg/kg,1次/d,最大量不超过10 mg/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4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效4例,其中2例在治疗7d后症状缓解,2例在症状缓解后,再次出现复发,均为腹痛,无便血者,且未发生肠套叠;对照组无效15例,其中10例7d症状缓解消失,5例例症状缓解后,再出现复发(3例为腹痛,1例出现便血者,1例发生肠套叠,手术后治愈).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血压、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甲泼尼龙制剂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病变的效果明显优于地塞米松,因此可作为该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