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苏宗霞  傅列云  刘蕊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36-2137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艾司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对66例住院抑郁症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HAMD、CGI-SI及TESS量表评估和比较两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后,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氯米帕明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84.38%,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艾司西酞普兰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氯米帕明(P<0.01),且耐受性好。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早期心理干预对抑郁症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观察。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及住院护理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显效26例(76.47%),显著高于对照组14例(41.18%)(χ2=8.74,P〈0.01),HAMD、HAMA量表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的4、6、8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SIE评定8周末时社会功能康复情况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抑郁症的疗效,有利于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及个性特征辅以支持性心理干预,并采用集体讲座、座谈会、家属培训、娱乐、日常生活及手工技能等进行有效行为干预。结果:治疗4周末开始,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观察组较干预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0.01);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末时才出现明显降低(P〈0.05)。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各因子分观察组在治疗8周末时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则无变化。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对3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病例组)及30例正常人群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测查。比较两组之间SCL-90及LES评分的差异。结果:病例组SCL-90量表评分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507,P〈0.01);生活事件总分、负性生活事件总分、工作学习方面负性生活事件因子分、家庭生活、社交及其他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受负性生活事件影响较大,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纪红玉  张鸿  傅列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83-2285
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了病区内符合诊断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经知情同意后自愿参加研究的57例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对他们进行调查,然后将测定结果比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除人际关系和敌对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t=4.78,P〈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往往表现为各种躯体化不适感、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且易表现过分强烈的心身反应,通过开展综合心理干预来影响家属的不舒服感和不良的情绪反应,发现积极的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支持,并对患者的预后、康复及复发后再治疗有积极的促进、正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傅列云  刘蕊  李金娟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71-297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及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